单穴疗法举隅泉州市中医院苏稼夫第一页,共二十二页。针灸取穴,贵在精当,对症下针,那么奏奇效。我国医家采用单穴治病的方法源远流长。古?三国志?记载:华佗“其疗疾……假设当针,亦不过一、二处,下针言:当引某许,假设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足见华佗取穴少而精。有学者统计,?内经?全书载针灸处方241个,其中单穴成方者占总方数之72%,可见早期的处方主要以单穴为主。近代有高树中的“一针疗法〞,王文远平衡针亦为单针疗法为主、厦门市中医院已故院长陈应龙老师也常用单穴治病,如用鱼际穴治哮喘谓之为“定喘穴〞、用合谷穴治头痛均有良效。同样的穴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刺激量和时间量、所产生的效果亦截然不同。根据近40年的针灸临床,不断地实践、验证,谈一些体会,作抛砖引玉。第二页,共二十二页。一、单穴针刺法〔一〕太冲穴治颈性眩晕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具有平肝潜阳、疏肝理气的成效。据?甲乙经??针灸学??腧穴学??灸疗学?等资料记载,针刺太冲穴均以直刺为主,深度为0.3—1.2寸。早年曾遇一高血压剧烈头痛病人,取近端太阳、风池等穴针刺疗效不明显,在平肝潜阳理论思想的指导下,选用太冲穴直刺效果也不显著,后改为平刺至第1、2跖骨结合部时头痛马上减轻,在此启发下后来凡遇头痛病人均以单穴平刺太冲穴,均取得很好的疗效。近13年来我们开展颈椎病的治疗,尝试远端取穴和近端取穴的比较治疗颈性眩晕,结果疗效不一样。第三页,共二十二页。〔一〕太冲穴治颈性眩晕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症、椎动脉缺血综合症,椎—基动脉供血缺乏等。大多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动脉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是动脉壁交感神经丛受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痉挛等致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构音障碍、乏力或行走不稳、甚至出现猝倒,多为发作性的,短时间可持续数秒,长时间可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第四页,共二十二页。〔一〕太冲穴治颈性眩晕针灸治疗颈椎病一直是我们10多年来关注的一个课题,自1996年创立课题“以T、C、D观察针刺颈椎夹脊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缺乏型颈椎病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来,已有10个相关课题,有些课题并获得泉州市政府的科技进步二等奖。治疗颈性眩晕,大多用近端取穴,如风池、颈夹脊、大椎等。有些学者已有观察、分析并证明其确切疗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