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宗教文化建设树立宗教良好形象重视宗教文化建设树立宗教良好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对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佛教道教的实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探讨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发挥佛教道教在促进文化繁荣中的积极作用。一、认识宗教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其实,宗教也不例外。宗教要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宗教文化建设。重视宗教文化建设,是传承宗教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佛教也好,道教也好,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还是一种传统文化,可以说都是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底蕴的宗教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佛教、道教与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在碰撞和交融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领当代中国佛教道教的健康发展必须重视传承佛教道教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宗教文化建设,是宗教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佛教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看到,当前我国佛教道教总的发展态势是健康有序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有的教职人员信仰淡薄、戒律松弛、追求名利、贪图享受,有的寺庙宫观“被承包”“被经营”“被上市”,出现了商业化倾向。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佛教道教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佛教道教的社会形象。过去媒体很少关注宗教,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宗教不再是禁区,佛教道教被放到了聚光灯下,全社会都在审视,可以说无处遁形。近年来网络上有关佛教道教的负面消息接连不断,杀伤力很大,教内许多人感到很委屈、很无奈。其实,与其抱怨人心不古、舆情险恶,还不如调整心态,多从自身找原因,从做好自己着手,坦然接受舆论监督。其中要抓紧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重视和加强宗教文化建设,既要坚守优良文化传统,也要顺应时代进步要求,形成佛教道教当代精神风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重视宗教文化建设,是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的必然要求。在当代中国,佛教道教要体现自身价值,就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宗教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