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docx
下载文档

ID:2395312

大小:32.06KB

页数:3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共 XX 省委 人民政府 关于 推进 乡村 振兴 战略 实施 意见
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XX作为农业大省,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的嘱托,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小岗村重要批示精神,继续弘扬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现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结构不优,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支农惠农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广大农民的创造精神,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牢把握历史契机,立足省情农情,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举全省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XX篇章。 二、全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特别是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目标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及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建设闯出新路;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区域间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衡,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取得新进展,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地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提升农民素质,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我省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不同区域,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三、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1.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700亿斤左右,大力推动皖粮出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XX贡献。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8736万亩。围绕提升耕地质量,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监督考核和市县政府责任,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670万亩。实施全省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加强农业节水,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开展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我省南繁育种基地。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建设XX农业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动“互联网+”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 2.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和实施XX省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加快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创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绿色皖农”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加快发展中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实施绿色产业富民工程,推进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推进奶业优质安全发展。组建XX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推行农产品生产“红榜”和“黑名单”制度,开展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试点。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重点提高基层监管能力。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 3.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重点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到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7∶1。做大做强“XX好粮油”。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持续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推进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粮食、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推动“主食厨房”经营网点向农村延伸,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实施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田园综合体、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到2020年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3500亿元。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落实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4.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农业走出去、引进来。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茶叶、中药材、羽绒制品、柳编、脱水蔬菜等农产品出口。严格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加快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抱团出海,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给予政策支持,培育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集团。加大对走私农产品行为打击力度。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办好中国XX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 5.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实施新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