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三板斧”写稿不发怵——例谈基本套路在机关文稿写作中的灵活运用掌握“三板斧”写稿不发怵——例谈基本套路在机关文稿写作中的灵活运用看过小说《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混世魔王程咬金有“三板斧”: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不管对手是什么人,也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招,反正他一上来就这么三下子打得赢就好,打不赢就跑。关于写材料,也有很多实用管用的“三板斧”,也常常被称作“三段论”。比如:写领导讲话、指导性文件最常用的“三板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写调研报告、资政报告最常用的“三板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著名演说家李真顺总结过即兴发言的“三板斧”:要么是“昨天—今天—明天”,要么是“祝贺—感谢—希望”一位省级领导向我传授过学习研讨发言的“三板斧”:表扬—表白—表态。表扬,就是对所学内容作出赞许性评价;表白,就是讲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表态,就是说明学习贯彻的打算。这些招数,我在写作中都经常使用。事实证明,的确很实用、很厉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无论是程咬金的“三板斧”,还是我们写材料的“三段论”,都需要辩证地看。一方面,一些源于实践、经过总结提炼和反复验证的实招硬招乃至基本套路,确实简便易学,而且学之能用、用之能效;另一方面,写材料、作讲话,并不是说掌握了几种经典的模式、管用的套路,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甚至包打天下了无论上阵杀敌还是埋头写稿,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招式灵不灵,既要看招式本身好不好,更要看用得对不对巧不巧。一些简单的招式,只要用对了地方,用在了合适的时候,也能发挥出执简驭繁、以拙胜巧的大作用。相反就算是非常高明的招式,你不会用、没有用对地方或者没有用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上面所说的“三板斧”,顺序都是可以灵活变化的。加上内涵外延的变化、运用场景的变化、语言表述的变化,完全可以生化无穷。下面,我就以一组文稿提纲为例,简要说明怎么把“三板斧”用好用活。第一,顺序变化这是最基本的变化。比如,“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三板斧”,可以先说“为什么”,起到吊胃口吸引人的作用;也可以先说“是什么”,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例1】一、深刻认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二、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任务三、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写作套路,逻辑顺序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适用于撰写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领导讲话稿。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