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学号:班级:一、认知失调理论一、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一种态度改变理论,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费斯廷格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以及态度和行为间是相互协调的;当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的状态,即认知失调,并会导致心理紧张。个体为了解除紧张会使用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行为等方法来力图重新恢复平衡。二、产生原因二、产生原因1、逻辑上的矛盾2、文化价值的冲突3、新旧经验相悖4、观念的矛盾三、失调的区分三、失调的区分费斯廷格区分出4种失调:(1)决策后失调。当一个人必须在各有优缺点的两者间作出选择时,选择后易产生失调。(2)强制服从失调。当一个人受外力影响而采取与信念相反的行为时产生这种失调。(3)接触新信息造成的失调。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接触新信息可能使现存的认识受到威胁,从而产生失调。(4)社会支持体系造成的失调。个人的认识受到群体成员的反对,或自己的群体成员身分要求接受新信息时产生这种失调。四、认知失调举例四、认知失调举例----减肥减肥现实生活中,既想要减肥变成好身材,又非常喜欢美食,两种态度冲突,想减肥又不能摆脱诱惑,于是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表现为紧张焦虑、不舒服。对于减肥来说,如果想减少认知失调感,可以改变行为,即坚持减肥行动,比如节食、运动,但是这种方式无疑很难达成。第二就是改变认知,这个就相对容易了,于是就开始搜集减肥没有那么重要的信息,开始全力找资源说服自己不减肥也很好。并且也会找一些新的元素来支持不减肥,比如品尝美食的愉悦感等。五、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五、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1)减少不协调认知成分;(2)增加协调或一致的认知成分;(3)改变一种不协调的认知成分,使之不再与另一认知成分相矛盾。以戒烟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好朋友给你香烟的时候你又抽了一支烟,这时候你戒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引起了认知失调。我们大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由于戒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①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减少不协调认知成分。(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②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