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得四平八稳写材料得四平八稳写,是一门手艺,足以养家糊口、安稳生活;写,是一种能力,可使仕途顺遂、行稳致远。但不少办公室的同志一接到写作任务就头疼。其实写作好比练中国功夫,遣词造句、修饰修辞,属于外练的“筋骨皮”;思维逻辑、观点认识,则是内练的“一口气”。练好外功,能使材料“有板有眼”;练好内功,能让材料“有理有力”;内外兼修,注意“四平八稳”,则可使自己与材料都能“以一当十”,收事半功倍之效,从此不再为材料头疼。一、啥是“四平”?一是平时用功。提升写作能力,必然要走学习积累、反复练习这个过程。要多读党报党刊、理论文章、上级文件多看领导批示、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多学党纪法规、国学经典、例文范文。在此基础上,勤加练习、反复打磨,以求提高。二是平等交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材料的评价,往往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拿为“一把手”准备的讲话稿为例,听众可以评价,但“一把手”觉得“好”,那就是真的好。“好”在哪呢?——把领导的想法写出来、写深刻、写漂亮!这就需要在提笔前与领导充分沟通、深入探讨、平等交流,既要敢于和领导进行“头脑风暴”,又要善于用自己的文笔承载领导的意图。当然,与平级和下级更要平等交流,只有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充分听取意见,凝聚集体智慧,才能写出优质文章。三是平衡心态。窗外已是华灯初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室内早就人去楼空、唯留写手独守空房。想和朋友约个饭局,材料没写完!想回去陪陪家人带带孩子,明天要交稿想早些休息洗洗睡了……想想得了!凭什么做事务性工作的人就能按时下班?凭什么自己就不能享受自由生活?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啊,这辈子要写材料?!相信不是只有我曾发出过类似的“灵魂拷问”,甚至在看到其他岗位的同志“外放”高就后,顿生“沉舟”“病树”之感、自艾自怜,内心大呼命运不公!为什么别人可以出去独当一面凭什么自己只能围着材料转圈圈?殊不知成长有快慢、成材有长短、有舍方有得,围着材料即是围着领导,学习锻炼提高的机会只会多不会少,即便暂时失了些许“利”,却能得到可以带来巨大动能的“势”,所以,要把眼光放长远、把心态放平衡,踏踏实实写材料,只有熬得过清苦守得住寂寞、耐得了枯燥,方可成得了“材料”。四是平躺放松。接到写作任务后,不少新手都会感觉到紧张、焦虑、痛苦。这是畏难情绪在作怪,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越是紧张就越难发挥真正实力,越是焦虑就越浪费时间,倒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