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制内被边缘化我没有选择“躺平”.docx
下载文档

ID:2392737

大小:13.81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5-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体制 边缘化 没有 选择 躺平
体制内被边缘化,我没有选择“躺平” 体制内被边缘化,我没有选择“躺平” 在职场生存,我们都避免不了有时被边缘化的尴尬,被边缘化后该怎么办?是自暴自弃,还是凤凰涅槃? 我曾是个机要员,一干就是五年,后来去了文秘岗,干了不到半年,又被“发配”回边缘的机要岗。 被调回原岗位“回炉再造”,是因为新的机要员调去别的重要部门,单位人手紧缺,领导觉得我“适合”,就让我回去。 我感觉自己像是一颗被随意摆弄的棋子,被随意支配。 平复了被“随意打发”之后的心情,我开始琢磨,回到老岗位,如何干得更好? 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1、和干过机要的同事比,我的差距在哪里? 2、如何在这个岗位上成长? 机要岗工作较为简单,就是每天按时取文件、送文件,相当于“快递员”,保证文件按时流转、别误事,没什么含金量,这是我以前的认知。 所以就这么中规中矩干了5年,没出错,也没出彩。 对比后来新的机要员,她只干了半年,便调去核心部门。 仔细回顾,我发现,她比我会干多了。 先是做人。 机要员最大的优势是,接触领导多。 我送件时,呆呆站在领导旁边,等领导阅完,转身就走,没有、也不敢过多交流。 她呢,会瞅着时机,向领导汇报思想、交流心得,或者适时给领导提出建议,角色定位已不只一个小小的机要员。 再说做事。 由于文件较多,我经常只看标题、不看正文,导致领导问起文件中相关事项时,我答不上来,后来领导便不再问我。 她无论多忙、也不管谁在旁边催促,都会沉住气,耐心看完所有文件,用铅笔标注重点,该复印的,提前给领导复印好。 以前她文字功底不好,干了机要之后,写材料水平大幅提高。 相比之下,这5年来,我忙于传送文件,即使掌握着海量优质公文资料,依旧过不了写作关。 即使每天出现在领导面前,依旧不会表现,换了三任领导,都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我深刻剖析了自己,发现是认知出了问题,有3个刻板印象,让我变得敷衍了事。 第一个是,混日子思想。 我总觉得,费老鼻子劲考进体制内,就算完成“人生大事”,没必要再努力。 体制内按资排辈,到了一定年限,相应的待遇都会给,熬也能熬出头,没必要奋斗。 再看那些拼命表现、加班的人,没见得比混日子的人多了什么好处,既然一样的工资,能少干为什么要累着自己? 现在工资这么少,我就干该干的活,多干一分,我都不乐意。 在这种强大的“自我保护”意识下,我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可想而知。 写下这些想法时,我感到十分可怕。 天哪,我真的无法把此刻的这个人,和当初面试时激情澎湃、真心实意讲情怀愿奉献的那个人,联系起来。 事实上,和我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有的人认为晋升提拔一切靠关系,靠背景,自己努力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整天萎靡不振,开会都老是打哈欠,没有一点精气神。 我们一边羡慕、嫉妒那些提拔快的年轻人,一边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其实改变我们的,不是时间、不是体制,是我们自己,是内心的偏见、懒惰和不上进。 出了问题,不要怨领导、怪同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二个是,对立思维。 我总认为,积极工作和轻松自由是对立的。 我要认真负责,意味着要加班、足够拼命、牺牲休息玩乐时间; 要轻松自由,就得成为会推、会拖的“老油条”,才能避免加班以及能者多劳的命运。 我把自己限制于“积极工作”和“轻松自由”只能二选一的被动境地。 出于本能,我肯定选轻松自由。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变得推诿扯皮、消极怠工、浑浑噩噩。 所以这5年来,无论是业务还是人际,我没有一点长进。 再次回到机要岗位,我发现,积极工作和轻松自由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兼得。 积极工作是一种工作态度。 在每一次文件的整理、登记、传送过程中,我的认真是能被领导同事感知的。 收到急件,先帮业务部门复印一份,方便他们着手办理; 提前帮领导复印好会议通知; 借阅文件,除了登记,还要及时收回,避免时间长了对方弄丢; 整理文件要分门别类,做到领导查阅时,第一时间找到; 看到好的表述,拿小本本记下来,虽然机要岗不怎么写材料,但书到用时方恨少,多积累点以后总能用得上; …… 这些其实都不需要加班加点,只需用点心,便能提高效率,避免很多不便和麻烦。 态度端正了,工作也顺了,工作干得好,大家认可,人际关系变好,心里也高兴,这是良性循环。 轻松自由不是工作方式,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心态。 你我身边肯定都有这样的人,无论工作多忙、任务多重、压力多大,着装永远整整齐齐、节奏永远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怒不慌,该干的工作一件没落下,甚至还有心情谈笑风生。 这是一种本事,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能量场。 这在上一个机要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干机要,不像我每天忙忙碌碌穿梭于各大办公室,仿佛她有更多的时间和大家聊聊工作、交流心得,也能腾出时间参与更多非机要岗本无法参与的活动。 我曾一度以为,她接手之后,收文变少了,后来发现,文件一点没少,是她轻松自得的状态,让人感到舒服。 工作枯燥单调没意思?试试转换状态,不再抱怨永远干不完的活,换一种工作方式,找到乐趣,一切都会不一样。 第三个让我变平庸的认知是,女性的自我矮化。 大家是不是经常听到这种说法:“女同志嘛,那么拼干嘛,照顾好家庭就行了。” 但这不代表,女性就可以在职场中丧失自我、放弃成长。 可悲的是,有些女性进入体制后,自动开启家庭妇女模式。 早上迟到、工作中聊天八卦、提前下班要接娃、没法加班没法出差是因为要看娃。 除了确实有实际困难没办法之外,有的女性完全把重心放在家庭上,或者把“家庭”作为停止进步、拒绝提高的挡箭牌。 仔细观察发现,但凡有能力的女领导,背后都有非议。 要么是说她靠关系,要么说是靠姿色,真正被夸赞因为能力出众而上位的女性,少之又少。 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社会分工对女性的歧视还实实在在存在;另一方面,酸葡萄心理、见不得别人好就散布谣言的舆论环境。 除此之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女性自身对自己放低要求、降低标准,不敢、不愿和男人竞争。 这种竞争,并不是让女性放弃家庭,一心扑在工作上,而是在工作中,去掉娇气、撕掉性别化标签。 出差我可以,举办大型活动我可以,搞对外协调我可以,写材料我还可以,也许能力不行,但我可以学,这才是职场女性该有的姿态。 而不是,我这也不行、那也不会,领导交办的任务错误百出,久而久之,领导不敢委以重任,大家也真觉得你不行。 以前我就有这种思想,觉得自己能力就那样,不想学习、不愿提高,每天混日子,结果日子混了我。 通过这次换岗,我看到了女性在职场中的短板,也终于找到了束缚我手脚的根源。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先导,重塑思维认知,才是破局之道。 这是一次小小的换岗,也是一场思想大洗礼,让我重新找到了女性发展之路,与大家共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