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创伤外科2023年4月第28卷第4期ZhejiangJTraumaSurg,April2023,Vol.28,No.4上颌窦囊肿病变部位于上颌窦,是一种耳鼻喉科常见病。它分为黏液型与黏膜型两种,早期囊肿局限在窦内时无明显症状。囊肿增大则可引起头痛、面颊膨隆、鼻塞、流涕、同侧牙痛等症状,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临床上,对于早期无明显症状者宜观察,对黏液囊肿和引起严重症状的黏膜囊肿则应手术切除。鼻内窥镜手术创面小,可保留鼻腔及上颌窦内的正常组织,减少手术并发症;还能同时处理其他鼻部病变,因此成为上颌窦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2]。研究文献可见[3],开窗减压术可以有效保护病灶邻近正常组织及颌骨,鼻内镜的应用更是提高了上颌窦囊肿的治疗效率,不同手术入路对手术结果亦存在一定影响。故对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对上颌窦囊肿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5例病例均于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就诊,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8~69.7岁,(35.8±10.9)岁,病程(3.21±0.59)年;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18.7~68.9岁,(34.1±10.2)岁,病程(3.38±0.54)年。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次研究已将研究内容及存在的风险等问题上报至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通过核查并已批准。纳入标准:①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为上颌窦囊肿;②年龄18~70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上颌窦恶性肿瘤;②严重感染,或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精神异常或严重精神心理疾病者。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以Wolf鼻内镜及其配套器械完成手术,术前常规全麻,消毒铺垫巾,以0.05%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混合液棉片收缩鼻腔内黏膜。对照组经中鼻道切除钩突,彻底清除中鼻道内病变后,将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使下鼻道充分暴露,并于其外侧依次切开黏膜、黏骨膜,骨质暴露,轻微用力将中黏膜刀通入上颌窦腔内,囊肿则于鼻内镜下充分暴露,予以摘除,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调整内镜30°~70°角下术者将上颌窦自然口扩大,经泪前隐窝入路,鼻腔外侧下鼻甲前方对应处做弧形切口,切开鼻腔粘膜,深度以达到骨膜为准下至鼻底,从鼻腔外侧壁下鼻甲前端上方自上而下弧形切开达鼻底,在黏骨膜下剥离至下鼻甲骨鼻腔外侧壁附着处最前端,并分离下鼻甲内外、上下缘及鼻腔外侧壁黏膜,自下鼻甲前端骨质附着处剪断,凿除下鼻甲附着于鼻腔外侧壁骨质,向后至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