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旅游偏好与其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关系研究_方小雨.pdf
下载文档

ID:2370652

大小:1.40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生 旅游 偏好 与其 儿童 时期 自然 接触 经历 关系 研究 小雨
DOI:10.13931/ki.bjfuss.2022085大学生旅游偏好与其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关系研究方小雨1,马宝建1,马由川2(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摘要:环境学、心理学等领域已有丰富研究成果表明,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不同的成人在认知和行为上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目前旅游领域对儿童自然接触相关研究关注较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城乡成长背景、接触频率、接触方式、接触环境、接触强度和接触感受六个维度出发,探究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对其旅游认知、情感和意向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时期的自然接触方式、环境、强度和感受均与旅游偏好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城乡成长背景和自然接触频率未呈现出与旅游偏好的显著影响关系,但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果,就儿童自然教育开展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提出针对性建议:儿童自然教育活动应尽量在真实的野外自然环境中进行,保持适中的强度,并注意引导儿童对自然产生积极感受;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应关注不同自然接触经历的大学生对自然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关键词:旅游偏好;自然接触经历;大学生;儿童时期中图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116(2023)-01-0086-07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Tourism Preferences and TheirChildhood Nature-contacted ExperiencesFang Xiaoyu1,Ma Baojian1,Ma Youchuan2(1.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100083,P.R.China;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University of Chicago,60637,U.S.A)Abstract:Abunda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psychology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 has shown thatadults with different nature-contacted experiences in childhood often show certain differences in cognitionand behavior.Nevertheles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research on childrens nature-contactedexperiences in the field of tourism.In this study,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among 304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to investig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ourism preferences in adulthood andnature-contacted experiences in childhood.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lications of urban or ruralgrowth background and the frequency,mode,environment,intensity,and feeling of nature-contactedexperiences in childhood for tourism preferences in adulthood as it relates to cognition,emotion,andintention.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s revealed that:the mode,environment,intensity,andfeeling of nature-contacted experiences in childhood all appear to have certain influences on tourismpreference in adulthood;neither growth background nor the frequency of nature-contacted experienceshow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ourism preference in adulthood.Based on the results,this article puts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on childrens nature educ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tourism marketdevelopment:childrens nature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 real wild natural environment withmoderate intensity,adults should guide children to have positive feelings towards nature;tourismmarketing develop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ow college students demands for natural tourism products收稿日期:2022-06-20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追踪研究以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例”(2016-R06)。第一作者:方小雨,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自然教育、国家公园。Email: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责任作者:马宝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公园、生态旅游。Email: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第 22 卷 第 1 期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Vol.22 No.12023 年 3 月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Mar.2023relate to their nature-contacted experiences in childhood.Key words:tourism preferences;nature-contacted experiences;college students;childhood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日益被大众所重视,学者们也纷纷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环境学等各种视角尝试解释自然联结与人类福祉的关系。随着“亲生物假说”(BiophiliaHypothesi)1和“自 然 缺 失 症”(Nature-DeficitDisorder)2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思考自然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社会关系建立以及价值观形成等各方面的影响3-4,同时儿童时期的自然接触经历对其成年后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学者研究发现,相较于城镇地区,儿童时期生活在乡村地区的人接触自然往往更频繁5。此外,日常交往中也观察到儿童时期有较多自然接触经历的人在成年后会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资源类型的偏好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自然倾向性,例如他们更倾向于前往拥有优美自然景观的旅游目的地,更愿意进行与自然相关的旅游活动等,而在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相对匮乏的成年人似乎并没有明显表现出这一特点。但感觉和经验上的“事实”是否是科学上的事实还需要证据支持,因而本研究对儿童时期的自然接触经历是否会对其成年后的旅游偏好产生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实证探讨。鉴于大学生既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按照自身偏好进行旅游活动,童年的记忆又比较清晰,因此本研究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研究综述与假设提出(一)研究综述 1.儿童自然接触影响的相关研究关于自然,在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主题下往往会采取不同的定义。本文中的“自然”含义为“包含植物和动物等生物系统元素以及阳光、山川景色等非生物系统元素的一系列区域,这些区域可以是人类管理嵌入较低的水体、森林林地、荒野,也可以是嵌入较高的城市绿地和农村农田”6。自然接触(Nature Contact/Contact with Nature/Natural Contact)这 一 概 念 从 国 外 兴 起,常 与 自 然 体 验(NatureExperiences)、自然暴露(Exposure to Nature)等概念通用,可以将其理解为需要在自然中花费时间的一种体验7,国内学者多使用“自然体验”这一表达。本文所讨论的自然接触含义为“人类花费时间在自然环境中与动物、植物、自然风景之间的互动,或者说人类进行户外活动”8。国内外已有的儿童与自然接触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儿童与自然的交互关系,涉及儿童环境心理、儿童环境教育、儿童健康与发展、儿童地理等领域9。目前已有许多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自然接触不仅会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还有助于激发儿童的亲环境行为及意愿10-12。其他领域的深入研究也发现,成年人在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其儿童时期,也可能延续至其成年以后,对其在认知、态度、行为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13-14。基于“重要生命经验”(Significant LifeExperiences)15理论的一些研究发现,环保主义者在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的经验对其将来的行为具有决定性意义,儿童时期自然接触更频繁的人更有可能持有积极的环境态度以及表现出积极的环境行为16-17。还有研究显示,不同类别、不同生命阶段的自然接触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例如,与日常情景下的自然接触相比,旅游情景下的自然接触更能激发儿童的亲环境行为意愿18,且在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的愉快经历有助于增加其成年后与自然的互动,从而激发亲环境行为19。再如,在城市与劳作无关(non work-related activities)、在乡村与劳作无关和在乡村与劳作相关(work-related activities)三种不同活动背景下的自然接触频率均会对儿童的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产生影响,而且生活在城市与劳作无关的自然接触影响最大,生活在乡村与劳作相关的自然接触影响最小20,而青年人在学前和小学时期的自然接触经历表现得不如成年时期的自然接触经历对其环境行为的影响显著21。2.旅游偏好的相关研究旅游偏好作为解释旅游者行为的一个要素也是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概念界定仍未达成一致,常被看作是旅游态度的一个组成部分22。国外学者不太注重对旅游偏好的内涵解释和概念界定,国内学者大都基于经济学和心理学这两种角度出发来定义,且大多数学者更接受心理学角度的定义,即认为旅游偏好是一种心理倾向或一种旅游态度23。本文所讨论的旅游偏好是包含旅游态度要求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三要素的旅游者强烈而良好的心理倾向24。目前国内外对旅游偏好的研究较为全面,但也存在欠缺。从研究进展和特征来看,国外起步早,涉及学科领域广,注重实证研究,研究方法多样且以定量分析为主,而国内起步相对较晚,研究以心理学角度为主而缺乏从其他领域对相关问题的探索,尽管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单 第 1 期方小雨等:大学生旅游偏好与其儿童时期自然接触经历关系研究87一,缺乏复杂深入的研究方法的尝试和应用25。研究内容上国内外学者主要从需求偏好、性别偏好、目的地偏好、旅游资源偏好和特殊群体偏好等角度进行研究26,而关于旅游偏好形成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零散,多从个人内在因素、外部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