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e&Accounting财务与会计·20230268纳税与筹划摘要:为鼓励个人的公益捐赠行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年来发布了若干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个人公益捐赠个税政策。本文结合现有公益捐赠税收政策,对公益捐赠相关税收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个人捐赠中非货币性资产捐赠认定、捐赠金额和捐赠票据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关键词:公益捐赠;个人所得税;限额扣除;捐赠票据;超额结转中图分类号:F2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86X(2023)02-0068-04作者简介:胡安琴,河北金融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为鼓励个人的公益捐赠行为,近年来我国发布了若干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了个人公益捐赠支出的个人所得税处理。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12月发布《关于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99号,以下简称99号公告);2020年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捐赠税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9号,以下简称9号公告)。其中,99号公告对个人公益捐赠支出金额和税前扣除进行了明确界定。本文拟对现有个人公益捐赠政策进行解析,进而对公益捐赠相关税收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一、现有公益捐赠个税政策解析(一)符合个税优惠的公益捐赠行为及捐赠金额确定99号公告从捐赠用途、受捐主体、捐款范围及抵扣凭证等多方面对个人公益捐赠行为的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出:个人通过依法设立或登记并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境内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行捐款,将捐款用于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时,属于公益性捐赠,允许其支出享受对应的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99号公告对个人公益捐赠的资产种类进行了分类,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资产,其中非货币性资产是指除了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外的一些资产,主要包括股权、房产,以及其他非货币性资产。针对两种类型的资产捐赠金额如何确认,99号公告也进行了规范,即货币性资产以实际捐赠金额确定捐赠支出金额,而非货币性资产的捐赠金额按照财产原值和市场价值分别确认捐赠金额。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个人直接向医院捐赠防疫物资,捐赠金额应按照防疫物资的市场价格进行确定,即捐赠者从市场购买该防疫物资的价格。(二)普通公益捐赠支出扣除顺序确定99号公告规定符合条件的个人公益捐赠支出可依法在个人应税所得中进行税前扣除,以保证纳税人个人充分享受个税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