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2023/4(下)总第409期公立医院接受慈善捐赠的实践与思考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方方高峰(通讯作者)周韵颖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近年来,慈善捐赠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投入日益增加。据《202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显示,2020年度接收款物捐赠710.36亿元,其中卫生健康占比34.05%(居于首位)。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通过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参与慈善救助并服务重特大疾病保障,优化慈善资源的配置,有助于公立医院进一步履行社会职责,发挥保障健康和改善民生的作用。一、国内公立医院接受慈善捐赠现状(一)公立医院接受慈善捐赠大幅增加。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医院运营面临综合监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及DRGs、DIP付费试点等多重考验,进入“微利时代”。与此同时,国家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社会卫生支出逐年显著增加。在财政拨款投入有限、收入结构发生改变的形势下,坚守公益性的公立医院如何合理、有效地筹措资金,抓住机遇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公立医院转型提质的重要论题。伴随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行,公立医院接受慈善捐赠的情况也大幅增加(见表1)。一方面,体现了医学人文精神和公立医院公益性宗旨;另一方面,为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撑。慈善捐赠在医疗服务、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分担了医院经济成本,带来较广泛的收益。(二)捐赠面临风险持续存在。为鼓励面向医疗卫生机构的捐赠,规范捐赠行为,2015年,《卫生计生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出台,部分公立医院相应制订了管理制度,建立内部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医院财会、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作用。但在捐赠实践中,在捐赠来源、捐赠转移和使用等环节仍存在不规范性。第一,捐赠来源较单一。医药企业是公立医院接受捐赠的主要来源,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审核捐赠的非营利性存在难度,获捐后的资金管理也存在漏洞。部分医院让基金会和社会团体成为公立医院与捐赠方之间的“隔离带”,间接接受捐赠,而医药行业基金会同样存在筹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个人捐赠和企业无指向捐赠较少,大多集中在医药企业定向捐赠,这些都对公立医院依法规范管理、管控商业贿赂风险、维护公益声誉等方面带来挑战和风险。第二,捐赠应急保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