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2期衡水学院学报Vol.25,No.22023年4月JournalofHengshuiUniversityApr.2023古典诗学叙事研究的新理路——评《战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王子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4)摘要:《战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一书,力图从中国古典文学复杂性与多元性的实际出发,通过分析战国诗歌文本的叙事内容与叙事艺术,抉发其内部支撑的叙事传统,以期纠正中国诗学抒情传统一家独大之偏颇,揭示抒、叙两大传统同源共生、博弈互动的演进面貌。在此理路下,专著剖分诗歌叙事概念的文体限度,从历时性的叙事传统演进和共时性的叙事样貌形态等维度,集中研讨《楚辞》叙事的时代特质。尤为可贵的是,其扩大战国诗歌的研讨范围,努力融合中西方叙事批评资源,全面还原了战国诗歌叙事复杂多元的时代景观。要之,该书取得了斐然可观的成果,对于探索古典诗学的抒、叙两大传统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关键词:《战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叙事传统;战国诗歌;叙事特质;抒情传统;《楚辞》DOI:10.3969/j.issn.1673-2065.2023.02.014作者简介:王子瑞,男,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65(2023)02-0097-04收稿日期:2022-06-11关于中国古典文学本质面貌的阐释,海外汉学界普遍推崇陈世骧“中国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就是一个抒情传统”[1]48的功能论断。“抒情传统说”固然对于认知“缘情”“言志”的中国传统诗学面貌有所裨益。陈氏之本意,就是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抉发中西古典文学传统之间的独特性、差异性。然而,他的论断也呈现出以西律中、一元强势的弊端,遮蔽了中国古典文学本来面貌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尤其忽略了与之并列互动的另一大文学传统——叙事传统。有鉴于此,吕树明博士所著《战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一书,从被学界忽视的叙事传统视角出发,从叙事内容与叙事技巧两方面入手,集中钩连剖析《楚辞》等战国诗歌文本的叙事性现象,以期纠正中国文学抒情传统一家独大之偏颇,揭橥战国时期抒情、叙事两大文学传统互动交融的时代面貌。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评骘,祈望方家指正。一、抒、叙两大传统共生互融的视角理路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门类之一,因于其本身吟咏情性、表达自我的特质功能,往往成为海外汉学界阐释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说”的重要载体。而本书的研究对象——以屈原《楚辞》为代表的战国诗歌,恰恰被海外汉学家们惯认为是中国传统抒情诗的源头,“它(《楚辞》)代表了抒情的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