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建构与实践反思_郭俊奇著.pdf
下载文档

ID:2349998

大小:79.49MB

页数:34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语文学业成就评价 标准建构与实践反思_郭俊奇著 语文 学业 成就 评价 标准 建构 实践 反思 郭俊奇著
书书书!#$!%!&!(!%)*!+,-./0!1234!56!7!8!#$%&!#(!93:;?!ABCDEFGHIJKL$#M!NOP:QRS$%&()*!+,-./(0/01 2.&0 2 1.0(!)9%!#)I%!$)93T0U:VW0XY:!%)3 2*)*&%!XZR!#_ab&%&(c&2%1/de!)*+,-./0!123456789!IJK#!$!NOP:QRS%!&!Mfghijgk%4d&2&2 1!(!NOP:QRS)!*!+,-./(0/01 2.&0 2 1.0(+!,!lmno5pq-./0!4(5 56%&5 5+!1!&)/12!3!%4(rb$!4!%&(s(tcR+!4!%&(s(tcu5p5!6!4 2)&v!$789:7;Owxyz$DS|?(?!&%(1 4&(4&(&%(1 4&2/&%(1 4&(&%*!y?#?!2&2 1PS?5?$?QRS?(?!7 8 8 9!#:);?;)?8前 言对教育评价的关注和研究,源于一则故事和一个比喻。故事来自我的博士生导师 西北师范大学靳健教授,他曾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去一所中学听课,授课老师讲的是新闻中的“消息”,介绍了消息的概念、特点、构成要素、写作要求等。老师讲得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学生听得也很认真,快下课时,老师问同学们:“大家都掌握消息了吗?”学生齐声回答:“掌握了。”老师说:“同学们都掌握了,很好,那我们下课。”就在靳老师起身离开之时,他看到了垫在他当时坐的椅子上的一张报纸,心想,既然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消息,那不妨现场测验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于是靳老师拿起那张报纸,从中选取了一则消息,并把这则消息读给同学们听,要求同学们给这则消息拟一个主标题,结果同学们拟写的主标题都不是对该消息“主要事实的概括”,而更像记叙文标题或宣传口号,事实上同学们并未像他们回答的那样真正“掌握”了“消息”。比喻来自我的另一位老师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王鉴,他曾在课堂上给我们打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现在的很多老师,总感觉身后有一条狗在追着咬自己的屁股,只好一个劲地往前赶,很少回过头来看看学生在哪1?:?儿,而这条“狗”就是“教学任务”。两位老师给我们揭示了教学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教学评价的缺失,教师只想着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学情”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理解得怎么样、遇到了哪些困难等缺乏关注,教师无法获取学生有关学习过程中真实情况的反馈信息,教学失去了针对性,此时的“学生”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或者说此时的学生在教师眼中是“隐身”的,教师关注的是“教学任务”“教学进度”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脱节,各行其道,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运用各种评价手段获取学生学习真实情况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设计或调整教学方 案,使 教 师 的“教”最大化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此时的“学生”是具体的“学生”,有具体的需求、具体的问题、具体的思考、具体的学习成果等,这样的情况下教学的针对性得以增强,教学效率也得以提高。教学评价,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学业成就评价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它由规定学生应该“学习什么”的“内容标准”和描述“应达到的水平”的“表现标准”组成,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学生学习结果的“应然状态”,也即教学应致力于达到的学习成果,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学生“实然状态”是否“达标”。遗憾的是,本应作为课程标准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在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却是缺失的,这使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失去了依据,教师只能依据个人经验对学生学业成就作出判断和评价,给评价实践带来了一定的2前 言困难。邵朝友等学者指出,从评价的角度看,当前课程标准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将课程目标基本上等同于内容标准,或者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表现程度等混同表述,明确的内容标准、表现标准缺失,这使得课程标准只能作为评价实践的原则建议,却难以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如果再不组织力量深入地研究课标,完善课标,那么要使课标成为评价的依据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如果课标不能成为评价的依据,那么其就等于形同虚设。2 0 0 1年颁布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两年后,为了解各实验区对课程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语文课标的修订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全国展开调查,共收到2 5个省市自治区实验区的汇总意见和建议6 6份,教师调查问卷1 1 0 4份。调查结果显示,就评价层面而言,一线教师建议课标能提出“更详细、更具有操作性的评价点,使各知识点的评价能细化,得到落实,使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求语文课标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使之成为评价的标准和依据,是各实验区对课标修订共同的呼声。为了满足教学实践、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的需要,急需建构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本书即是在借鉴国际经验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基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1 1年版),以义务教育语文第四学段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建构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标准的依据与原则、路径与方法,评价办法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等,构建供一线教师参照使用的 义务教育语文第四学段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和学业成就评价办法。3?:?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时代背景与基础理论研究。在全球掀起“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浪潮、我国教育发展新的时代要求、评价范式的转型等国际国内背景下,基于对我国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实施现状的分析,提出研究问题;梳理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研究的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国内外开展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经验,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路径及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分解等方法,建构学业成就评价标准;通过学业成就分类,依据不同学业成就领域的特点、评价要求等,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制定学业成就评价办法。第二部分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主要内容是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标准的建构、修订与评价办法研究。第一章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语文学习领域,在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1 1年版)进行解读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语文课程属性,语文课程理念、总目标与内容、评价建议、教学建议等,针对各学习领域第四学段具体目标与内容,按态度、兴趣、习惯、能力、方法、技能、知识积累等维度建构学业成就评价标准。第二章从认知、情感、技能三大领域,明确各领域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的内涵、特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根据各领域评价内容的特点,探索纸笔测试、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的理论与方法,提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样例。第三章为学业成就评价标准的修订,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修改意见并依据反馈信息,进行“增”“删”“调适”“整合”等全面修订。4前 言第三部分为第四章、第五章,主要是评价标准与办法的实践与反思。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与课外阅读等为例,在实验学校开展基于评价标准与办法的学业成就评价实践。实践表明,所建构的评价标准与办法架起了课程标准与评价实践之间的桥梁,能有效指导学生语文学业成就评价实践,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还可作为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的依据。评价标准作为评价依据,更有利于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等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评价办法着眼于诊断学生学习困难,促进低成就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业质量的整体提高;评价标准与办法的实践改变着教师的评价观。实践还表明,教师的评价理念、评价素养需进一步转变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需基于问责的国家、省市层面学业质量监测与基于诊断的区域、学校及教师层面的学业成就评价协调发生作用。最后对本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基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1 1年版),以第四学段为例,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学习领域建构了相应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众所周知,评价标准的建构或研制,是一项极其严谨而又繁难的工作,此“评价标准”的建构也是笔者的一次大胆“尝试”。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所建构的“评价标准”其科学性、可操作性等都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与完善,但愿其能成为一个“样本”、一个“靶子”或一块引玉之砖,供一线教师参照使用,供各位专家与教育同仁批评指正,为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标准的研究与研制积累经验,使之不断走向深入与完善。5目 录绪 论(1)第一章 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建构(3 2)第一节 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标准(3 2)第二节 识字写字学业成就评价标准(6 1)第三节 阅读学业成就评价标准(7 8)第四节 写作学业成就评价标准(1 2 7)第五节 口语交际学业成就评价标准(1 4 4)第六节 综合性学习学业成就评价标准(1 5 6)第二章 语文学业成就评价办法研究(1 7 7)第一节 评价办法、评价方法、评价工具(1 7 7)第二节 学业成就分类及评价实施原则(1 8 4)第三节 第四学段语文学业成就评价:认知领域(1 9 1)第四节 第四学段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情感领域(2 1 8)第五节 第四学段语文学业成就评价:技能领域(2 3 0)1?:?第三章 评价标准的修订(2 4 4)第一节 修订设计(2 4 4)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修订建议(2 4 4)第三节 语文教育研究者的修订建议(2 5 7)第四节 评价标准的修订(2 5 9)第四章 评价标准与评价办法的实践与反思(2 6 2)第一节 认知领域学业成就评价实践: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例(2 6 3)第二节 情感领域学业成就评价实践:以阅读兴趣与课外阅读为例(2 7 2)第三节 技能领域学业成就评价实践:以硬笔书写为例(2 8 6)第四节 学业成就评价实践的总结与反思(2 8 8)第五章 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研究总结与展望(2 9 3)第一节 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研究总结(2 9 3)第二节 语文学业成就评价研究展望(2 9 9)参考文献(3 0 2)附录 义务教育语文第四学段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第二稿)(3 1 5)后 记(3 3 0)2绪 论一、学生学业成就监测与评估的时代际遇(一)全球掀起“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浪潮国际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高质量的教育是一个民族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的基础。自2 0世纪8 0年代起,围绕国家教育管理权,国际教育领域正发生着一场变革,即由“输入控制”向“产出监控”转变,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不再是通过规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输入”方面的严格控制,而是转向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监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制定全国统一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标准、开展全国性的统一考试、定期发布评价报告、基于评价结果的问责等。如美国早在1 9 6 9年就开展了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 E A P),每两年对各州4、8、1 2年级学生阅读、写作、数学、科学等领域的学业成就进行一次评估;2 0 1 0年,美国颁布了除得克萨斯州和阿拉斯加州外,各州共同参与的 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 C S S),对学生的1?:?英语和数学学业成就开展统一的监测。2 0 0 3年以来,德国面对P I S A测试中不甚理想的成绩,也开始研制国家统一的学业质量标准 国家教育标准:专家鉴定,以加强对各州教育质量的监控,并于2 0 0 9年举行了第一次依据国家教育标准的统一考试。英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都制定了国家学业质量标准,开展全国统一的学业成就评价测试,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浪潮,其中,母语、数学、科学等学科学生的学业成就是各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共同的内容。(二)我国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时代主题2 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基本完成了“普九”的历史任务,义务教育进入“后普九”时代。在解决了几亿适龄儿童“有学上”之后,“上好学”就成了人们对教育的新要求,因此,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必然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