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中国报业2023.02(下)[摘要]如今,短视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本文将从传播的仪式观出发,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中的仪式构建,并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的策略。[关键词]传播的仪式观短视频中国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传播仪式观下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研究甄一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新的媒介生产形式及消费模式。其中,短视频凭借其传播的碎片化、高效化为受众提供了沉浸式、交互式的传播体验,从而成为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传播的仪式观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短视频传播的仪式观由美国学者詹姆斯·W.凯瑞提出。他认为“仪式”是传播的隐喻,传播是维系社会及社会生活的一切仪式性的活动。仪式性的传播需要通过符号进行建构,即传播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人们通过这些符号对现实进行创造和解读。同时,这种仪式性的传播能让参与其中的受众产生参与感进而构建认同感。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被新媒体中扁平化、娱乐化、碎片化的海量信息所吸引,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进入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视野,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短视频在传播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表现出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文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借助时间短、针对性强的短视频,可以实现更强的传播力。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历史纪年为主线,以每一季25集为节点,为大众构建起清晰的中华优秀文明的发展脉络,在保证内容完整性的同时,也保证了节目的传播性。《如果国宝会说话》对文物的选择、叙事文本的建构以及视觉画面和听觉内容等表达手段的运用,都是对“国宝”这一符号的解读,不仅为大众展现了文物本身,更揭示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及其历史价值,让大众在参与传播仪式的同时,加深了对文物和历史的认知,增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节目自开播以来,在各大平台收获了大量的关注及点赞,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如果国宝会说话》传播内容中的符号建构1.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具体可以分为讲解语言符号及无声语言符号。(1)讲解语言符号。《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讲解语言灵活生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为受众提供了一场情节丰富、极具情感张力的视听盛宴。如在《唐代侍女俑》中,讲解语言以第一人称开场,诙谐幽默地描述了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