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doc
下载文档

ID:2347595

大小:89KB

页数:11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福建省 莆田 第七 中学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中 阶段性 考试 语文试题
莆田七中阶段性检测七下语文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4)《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 句子是: , 。 (5)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两句暗含人生哲理,同时也表明了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 积极人生态度。 (6)《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 故乡的风之所以 甲 (A. 气势恢宏 B. 气冲宵汉),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两岸,已被装点出 乙 (A. 缤纷 B. 丰富)的色彩。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yán ① (A. 涎 B. 蜒)伸展,间或有大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看得出来,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鳞次栉 ② (A. zhì B. jié)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的组群。 (1)为文中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明亮而安谧,波光微微泛动 B.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 C.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 D.波光微微泛动,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明亮而安谧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校能够顺利获评国家级示范校的原因是全体师生共同不懈努力的结果。 1 2 3 B.通过工商论坛活动,来自不同国家和企业的人士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C.中国互联网大会向广大网民提出坚守法律法规底线和社会公共秩序底线。 D.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我市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6分) 己亥杂诗 (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前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白日西斜和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写照。 C.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辞官是为了给年轻的有才华的人提供发展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人生态度。 5.诗人辞官告别京城、回归故里时,有哪些复杂的心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jù) :麻鞋。②缟: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③履(lǚ):鞋,这里是动词,穿鞋。④跣(xiǎn):赤脚。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 . (1)而欲徙于越 ( ) (2)或谓之曰 (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 ) . (4)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 )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B.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C.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D.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2分) 译文: ⑵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3分) 译文: 9.阅读这篇文章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五 月 的 桑 葚 周华诚 ①须得蹲在桑树底下。假装自己是一个孩子,或假装自己是一只鸭子。小心地隐身于浓稠的桑叶之中,同时注意调整呼吸的频率与幅度,使之尽量悠长。如此,你才能发现一颗又一颗紫黑的桑葚。 ②这样和你说吧,当你觉得自己重新是一个孩子了,或者居然是一只鸭子了,桑葚才会对你格外照顾。距离你天真无邪的目光二十厘米外,一颗红得发紫,甜到忧伤的桑葚,就会从枝叶间巧妙浮现。 ③若有人只是站在田边,背着手像视察军队一样浮皮潦草地巡视桑林,则桑林也就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轻易不肯交出桑葚。桑葚欢叫一声,就哗啦一下不见了。像扑打着翅膀的鸟群一样消失在田野。 ④红到发紫的桑葚一碰就落。瓜熟,蒂落。红色的桑葚有着吸引人的本事,但事实上它并未完全成熟,酸极。紫黑的桑葚则会馈赠给你甜美。即便落到地面,也要毫不犹豫地拾起来,吹一口风,趁机塞入口中。这是对桑葚的尊重。 ⑤在我们乡下,用嘴吹一吹,是一种比梧桐树还高的礼节。孩子跑着摔了,爬起,母亲对着他的膝盖吹一吹。一吹,就好了。风沙迷了眼,睁不开,恋人对着他的眼睛吹一吹。一吹,就好了。夜里走路,被神经病一样出没的野兔哈(吓)着,老人对着他的额头吹一吹。一吹,就好了。现在,对着一颗落地又捡起的桑葚吹一吹。一吹,也就好了。 ⑥桑叶给蚕吃。蚕结了茧,茧变成丝,丝织成衣,衣穿在身。所以人穿衣,就等于是穿着桑叶。 ⑦桑葚是蚕节省下来,留给儿童的礼物。我吃叶子,你吃果实。桑葚在乡下,不过是孩子们的小零嘴,不是什么需要特别郑重的东西。桑田有主,桑葚却是谁家小孩都可以随意去吃。它算不上“水果”。甚至都算不上什么“果”。但是这样反而使桑葚真正成其为桑葚——吃也可,不吃也可,摘也可,不摘也可,落也可,不落也可。 ⑧或者说,二十多年前,桑葚纷纷地挂在桑树上,用黑紫的颜色祝乡下孩子们儿童节快乐。孩子们身后的书包拍打着屁股,呼啦一下钻进桑林,过一会儿呼啦一下钻出桑林,手指和嘴唇都是黑紫色。 ⑨五月底的桑葚与桃子、李子、杨梅、枇杷、杏子一起成熟。不同地方的桃子李子杨梅枇杷杏子,熟得有早有晚:桃花溪南边的先熟,大山垅的还没有熟;大山垅的熟了,黄村张的还没有熟;黄村张的熟了,三亩畈的还没有熟。于是,来自村庄四面八方的孩子,总是会在教室里交流他们一路采集到的果实。于是,孩子们对这个村庄四面八方的果树都了然于胸。 ⑩总是要等到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了,他们才会钻进桑林。 ⑪桑葚有一枝柄。海棠、樱桃也有柄。枇杷也有柄。枇杷柄毛茸茸,不能吃。桑葚柄可。有一年,五月廿四日,我在苏州采桑葚。苏州,桑葚,枇杷。桑葚泡酒一缸缸。 ⑫一群中年人模拟儿童呼啦一声钻进桑林。钻进桑林之前,一人发了一个空的饭盒(透明塑料饭盒,而非铝质饭盒)。钻出桑林的时候,每个人的饭盒都是满满的。我手上,依旧是一个空饭盒。 ⑬别人很惊讶:你怎不摘? ⑭我摘的呀。摘一颗,就塞一颗入口中。十分快活。岂是饭盒可比! ⑮大家听我说到,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一并入口中大嚼,甚美。众皆无法想象。我又说,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夹一粒红色酸果,味道也甚好。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夹两粒红色酸果,味道也不错。 ⑯众皆茫然。而我独醉矣。 ⑰桑葚紫色汁液落到衣服上,洗不掉。那天桑林里钻进钻出,居然一点紫色也没有染上衣服,倒有些遗憾。 ⑱桑,即故乡也。 (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前三段详细写出了桑葚外形小和不易发现的特点。 B.桑葚在乡下很常见,是孩子们的小零嘴,可以随意去吃。 C.文章集叙事抒情于一体,直抒胸臆,感情强烈。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11.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 分) (1)若有人只是站在田边,背着手像视察军队一样浮皮潦草地巡视桑林,则桑林也就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轻易不肯交出桑葚。(赏析画线句子)(3 分) 答: . . . . (2)众皆茫然。而我独醉矣。(赏析加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