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中外小说1林黛玉进贾府课内检测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中外 小说 林黛玉进贾府课内 检测 解析 人教版 必修
1 林黛玉进贾府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簇拥(cù)   螭龙(lí) 嫡亲(dí) 便宜行事(biàn) B.宫绦(tāo) 顽劣(luè) 攒花(cuán) 面如敷粉(fū) C.盥洗(ɡuàn) 拂尘(fú) 瞋视(chēn) 镶金錾银(zàn) D.忖度(duó) 衣裉(gèn) 拭泪(shì) 窗明几净(jǐ) 解析:选C A项,螭—chī;B项,劣—liè;D项,裉—kèn,几—jī。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量不足,形容尚小    形容:形体容貌 B.万几宸翰之宝  宸翰:皇帝的笔迹 C.行为偏僻性乖张  偏僻:偏远不易接近 D.仔细你娘知道了  仔细:小心 解析:选C C项,“偏僻”应为“偏激,不端正”。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 B.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即问安。清代的请安礼节是,在口称“请某人安”的同时,男子打千,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 C.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旧时怕幼儿夭亡,给寺院或道观一定财物,让幼儿当“寄名”弟子,并在幼儿的项下系一小金锁,叫“寄名锁”。) D.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旧时富户大家每月按等级发给家中仆人的零用钱。) 解析:选D 月钱上至主母,下至仆人都有,并非只给仆人发。 4.根据《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判断下列外貌描写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③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④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A.①贾迎春 ②王熙凤 ③贾宝玉 ④贾探春 B.①贾探春 ②王熙凤 ③林黛玉 ④贾惜春 C.①贾惜春 ②李纨  ③林黛玉 ④贾迎春 D.①贾惜春 ②王熙凤 ③贾宝玉 ④贾探春 解析:选A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可知①句描写的是贾迎春,②句描写的是王熙凤,③句描写的是贾宝玉,④句描写的是贾探春。故选A。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B.某同学的作文得到一位作家的赞赏和指导,这位同学回信说:“承蒙您的错爱,我一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C.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 D.对学生话剧团要排练经典话剧《雷雨》这事,学校一定会鼎力支持。 解析:选D 鼎力:敬辞,多在表示请托或感谢时使用。A项,容谅:宽容原谅。使用恰当。B项,错爱:谦辞,用于感谢对方对自己的爱护。使用恰当。C项,尊名:大名,对人名字的敬称。使用恰当。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6~9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6.文中画线的语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画线语句采用了对偶、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贾宝玉的眼睛,描写出了林黛玉的美貌和病态,从中显露出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7.宝玉问“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与前文回答贾母不同(她回答贾母的话是“只刚念了《四书》”),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解析:本文是林黛玉在小说中的第一次出场,在课文节选部分的开头,就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交代。因在贾母处的问话,得到了贾母“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的回答,于是此处黛玉便回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只要能紧扣黛玉的身份、性格分析即可。 答案:黛玉从刚才与贾母的对话中,得知贾母并不主张女孩子读书,所以她此时改了口,说明她处事的机敏和细心。 8.宝玉对《四书》以外的书籍的评论,表现了宝玉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案:宝玉对《四书》以外的书籍的评论,表现了宝玉对中国封建文化的不满,从中可以看出宝玉的叛逆性格。 9.“摔玉”是宝玉出场后的一个惊人之举,宝玉“摔玉”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举动有怎样的意义? 解析:宝玉“摔玉”的原因十分明显,即“单我有,我说没趣”。宝玉的这一举动,要从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宝玉“摔玉”的原因是众人没有,只有他有。宝玉的这一举动,一方面照应了前文王夫人所说的“疯疯傻傻”,表现了宝玉的叛逆性格;一方面也表现了宝玉渴求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思想。 三、语言表达 10.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邀请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含意。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语言得体与否的辨析能力。“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表达感激之情,“只是还要过去……恐领了赐去不恭”申述尽快离去的理由,“异日再领,未为不可”请求谅解,改日从命。 答案:林黛玉简短的回话中包含了三层意思:①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②申述了自己尽快离去的正当、充分的理由。③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 11.以下是《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中的一段文字,请在下面横线上分别填写一个四字词语,展现这一幅诗意的画面及史湘云的性格。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生动。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卧具:青石为床、①________ 睡态:香梦沉酣、②________ 环境:红香满身、③________ 性格:④________、随性适意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生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其次要认真审读题干;再次要明确答题的角度分别是“卧具”“睡态”“环境”“性格”,根据角度的限定在文段中找到相关语句,并加以压缩,以符合题干“四字”的要求。 答案:①落花为枕 ②娇憨可爱(憨态可掬、睡语酒令) ③蜂围蝶绕 ④豪放旷达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