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下载文档

ID:23442

大小:43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课后 作业 寡人 国也含 解析 人教版 必修
课后作业(八) 寡人之于国也 练习1 基础巩固 一、知识积累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时令、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也(粮食的统称) [解析] 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无失其时 D.弃甲曳兵而走 [解析] A项,“涂”通“途”,“莩”通“殍”;B项,“无”通“毋”;C项,“无”通“毋”。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 A项,农时,古今意思均为“农业生产中,配合季节气候,每种作物固定的耕作时间”。B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C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能够”等意思。D项,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 [解析] 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请以战喻 B.以不变应万变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A、B、D三项为介词,拿,用;C项为介词,按。 [答案] C 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寡人之于国也 ③填然鼓之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解析] ①⑤结构助词,的;②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④代词,这样的事。 [答案] A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解析] A项,判断句;B项,判断句;C项,固定句式;D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8~12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 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 C.兵刃既接 兵:士兵 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 [解析] A项,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项,更;C项,兵器、武器。 [答案] D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句末助词,可不译/代词,哪里;B项,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C项,介词,在;D项,代词,这样。 [答案] A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诸子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 B.梁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因为魏国的都城在大梁,故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C.“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D.“庠”“序”都指学校,“庠”指小学,“序”指中学。古代孝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解析] “庠”“序”都指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答案] D 1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主张用“仁政”去统一天下。本文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能用连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 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为人格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但本文的论述中却强调制民之产。由此可见,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 D.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更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但是本文的叙述没有反映他的这种思想。 [解析] B项,本文只能说明孟子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C项,两者是不矛盾的。D项,本文的叙述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答案] A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2)人死了,(大王)就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 三、语言表达 13.文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保护环境,取之有度;持续发展,希望无限。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却有些许挑剔。既然如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二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为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的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答案] ①何不索性将孟子排除在圣贤之外(为什么还要重视他呢) ②是和荀子的“性恶论”相对而言的 ③两人都是从人性出发的 练习2 能力提升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向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是致敬一种伟大的人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________、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为了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他________而初心不改、贫病交加而________;(    );为了改变人民受削削、受压迫的命运,他满腔热情、________,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马克思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的崇高信念、坚定意志和不懈奋斗成就了他的伟大人生。 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思想没有停留在19世纪。从展望革命前途、剖析资本主义、关注欧洲革命,到考察东方社会、思考世界革命、研究人类未来,他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产生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直到今天仍被誉为“一座在雾霭中俯瞰一切的巨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艰难险阻 流离失所 至死不渝 百折不挠 B.艰苦卓绝 颠沛流离 至死不渝 坚贞不屈 C.艰难险阻 颠沛流离 矢志不渝 百折不挠 D.艰苦卓绝 流离失所 矢志不渝 坚贞不屈 [解析] 艰难险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至死不渝:到死都不改变。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也表示永远不变心。百折不挠: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坚贞不屈: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此题可以结合语境利用排除法来确定答案。第一个横线处,“不畏”后面应是名词,所以第一个横线处应选用“艰难险阻”,由此可以排除B项和D项。第二个横线处“颠沛流离”和“流离失所”都强调“流浪”,但“流离失所”强调的是“没有安身的地方”,结合语境应该选用强调“生活艰难”的“颠沛流离”。至此,可以判定答案是C项。 [答案] 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创立科学理论的他,毕生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B.为了创立科学理论体系,毕生忘我工作的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C.他为了创立科学理论,毕生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D.为了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他毕生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解析] 结合上下文语境,并结合括号前后语句的句式结构,即可解答此题。括号内的内容和前后语句组成一个排比句,所以括号内的语句的结构即为“为了……,他……”,据此可知答案是D项。 [答案] 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考察东方社会、思考世界革命、研究人类未来,到剖析资本主义、关注欧洲革命、展望革命前途 B.从剖析资本主义、关注欧洲革命、展望革命前途,到思考世界革命、研究人类未来、考察东方社会 C.从剖析资本主义、关注欧洲革命、展望革命前途,到考察东方社会、思考世界革命、研究人类未来 D.从思考世界革命、研究人类未来、考察东方社会,到展望革命前途、剖析资本主义、关注欧洲革命 [解析] 阅读语段可知,此题的语病主要在于语序不当。众所周知,马克思先针对西方世界后针对东方世界的状况创立了科学理论体系,所以可以先排除A项和D项。在B项和C项之间,主要是后半句存在不同。再根据从小到大的逻辑顺序可知,正确的顺序是“考察东方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