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将近一年了,这一年,奔波未宁而心灵重建。如今,父亲的书法集即将出版,我也借着这个机会,写一些文字来回忆一下脑海中的父亲。虽然只是些思忆的片段,也算是个纪念吧!童年里,对父亲的记忆是模糊的,只记得父亲经常出差,而每次出差总会带回一些小礼物。虽然有一次因自己想要一台会自动行走开火的小坦克,却被父亲用一条竹节做的蛇糊弄应付了一下,但那时父亲对我人格塑造的作用,现在想起来,是无与伦比的重要。铁证是父亲每次出差归来,都要带给我新出版的《丁丁历险记》,而丁丁也就内化成了我心中的英雄。从而,哥哥的孩子,起小名丁丁,迄今为止,我的微信头像也一直都是丁丁。我的人生,也一直像这个正直的小冒险家一样,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的,找寻自我与探险寻奇的英雄之旅。还有些对父亲的模糊印象,是在自己稍微明白事后,翻看柜子里的老照片。记得在一个绿色塑料皮的本子中,夹着不少爸妈年轻时的黑白老照片。父亲年轻时的形象,绝对称得上英俊帅气。个子高大,五官立体,因为鼻子高挺,妈妈曾说过,当年大学毕业从北京分配到唐山,经常有小孩子过来起哄,把父亲当成外国人。那时的我还不懂事,也还好意思问父母当年的一些如烟往事,包括读书和恋爱什么的,当然父母肯定也是语焉不详,后悔当时没有多问一些,以便留存为温暖的记忆片段。再后来,我读了小学,父亲也进入人生中工作最忙的一段时期,母亲做中学教师当然更加忙碌。于是,就有了父亲带我去他单位玩儿的机会。开始是在第一运输公司,纯粹跟别的职工子女一起到工业废品堆上捡废品玩。后来父亲调动了工作,到了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那时父亲单位刚有电脑,被我奉为至宝,因为在电脑上可以玩警察捉小偷和塔防游戏,这一段旧的记忆,似乎是我跟父亲交流最多的一段光景。父亲的单位离家都很远,每次玩到很晚,父亲再用他那辆二八火炬牌自行车载着我回家,灯暗路长,夏风冬雪,常常在当时看似遥远的归程中,晃着晃着,就睡着了。男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对父亲的叛逆。总体来说,父母对我都是放养的,别的同学都一直羡慕我的自由意志,比如,儿时调皮爱动,父亲亲手用粗铁丝帮我做弹弓;中学喜欢武术,父母就帮我缝制了沙袋,挂在阳台铁门的梁上供我练习;后来我又喜欢上了各种佛道修行,成天打坐参禅的,父母也顺着我的意愿,不逃课就成。凡此种种,我有着超于其他孩子的自由,但矛盾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是现在看起来很荒谬,甚至无厘头的理由。比如因为我推崇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