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方山子传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doc
下载文档

ID:23310

大小:112.50KB

页数:5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方山 课时 作业 解析 粤教版 选修 唐宋 散文
方山子传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与世相闻   ②今已显闻 B.①余既耸然异之  ②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C.①环诸萧然  ②方山子亦矍然 D.①使从事于其间  ②使骑逐而射之 【答案】C 【解析】A项,①交往,②出名。B项,①对……感到奇怪,②与众不同的。C项,都是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D项,①假使,②让,叫。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②蟹六跪而二螯 B.①余既耸然异之  ②他植者则不然 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①呼余宿其家  ②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A 【解析】A项,都是并列连词。B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C项,①介词,在;②介词,比。D项,①代词,他的;②副词,大概,表推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B.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C.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D.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 【答案】B 【解析】A项,遗像:古义指以前留下的样子,今义指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B项,往往:常常,古今同义。C项,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D项,从事:古义指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 D.使从事于其间 【答案】A 【解析】A项,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题。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终不遇      不遇:不得志 B.余既耸然异之 耸然:害怕的样子 C.使酒好剑 使酒:因酒乱性 D.方山冠之遗像 遗像:死者的相片 【答案】A 【解析】B项,耸然:惊奇的样子。C项,使酒:嗜酒。D项,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式。 6.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③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④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答案】A 【解析】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的”。③表判断,④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7.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项(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8.下面均能表现方山子的一生“侠”的特点的一项是(  )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①③④⑤ 【答案】D 【解析】②⑥是描述他的“隐”。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第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选自《明史·列传九十七》有删改) 【注】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答案】B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答案】A 【解析】考中会试的称为贡士。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关进监狱十六年。 B.沈束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求情,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答案】A 【解析】关进监狱十六年的是沈束。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予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 (2)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 四、语言运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②担任校长以来,林先生朝乾夕惕,孜孜不倦,优化了校园环境,鼓起了老师们的干劲,使全校呈现出欣欣向荣之象。 ③从某种意义上讲,搞财务工作犹如坂上走丸,有一定的风险,只有精通业务,严于律己,才能“化险为夷”。 ④席远丘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他在任十年,致力整顿吏治,发硎新试,百姓深获其利。 ⑤著名作家王蒙的最新力作《得民心得天下》,对儒家经典《孟子》进行了睿智深刻的解读,再现了《孟子》的微言大义,尽展大师风采。 ⑥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喊冤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罚不当罪,而是因为他认为还有其他人没有被揪出来,相比之下他觉得“不公平”。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案】B [①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此处属对象误用。②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很勤奋,很谨慎。③坂上走丸:很快地滚动。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此处属望文生义。④发硎新试: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此处属不合逻辑。⑤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⑥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轻或过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立法上强调加重刑法,并不必然提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威慑效果,在特定条件下甚至还起着相反的作用。 B.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是否能自觉维护公共道德,遵守文明规范,是社会维持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内在保障。 C.动物园的选址和建设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国家相关法规出发,既要有利于动物生存,也要保证游客安全。 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既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又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还能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 【答案】A  【解析】B.两面对一面,“是否能”谈到的是正反两面的情况,“是……的保障”讲的是正面的情况,显然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根据……出发”应当改为“根据……”或“从……出发”。D.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关系应该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应调整为“既能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又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还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 - 5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