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2第二节耳听为虚__同音字和同音词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023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二 千言万语 耳听为虚 _ 同音字 同音词 练习 解析 人教版 选修 语言文字 应用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勒紧/勒令 款识/博闻强识 拾级而上/拾人牙慧 B.创伤/重创 露脸/抛头露面 鬼使神差/差强人意 C.角楼/角力 屏障/敛声屏气 飞来横祸/蛮横无理 D.刊载/下载 解数/解甲归田 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解析:选D。A项,lēi/lè,zhì,shè/shí;B项,chuānɡ,lòu/lù,chāi/chā;C项,jiǎo/jué,pínɡ/bǐnɡ,hènɡ;D项,zǎi/zài,xiè/jiě,yì/ài。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攒射(chuán)     柏油(bǎi) 卡脖子(qiǎ) 一曝十寒(pù) B.寥落(liáo) 诤友(zhènɡ) 闷葫芦(mēn) 一哄而上(hònɡ) C.札记(zhá) 驯服(xùn) 露马脚(lòu) 妄自菲薄(fěi) D.抨击(pēnɡ) 踯躅(chí) 冠心病(ɡuān) 光阴荏苒(rěn) 解析:选C。A.“攒”应读“cuán”;B.“闷”应读“mèn”;D.“踯”应读“zhí”。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每一块雨花石都画得十分精彩,七大八小的雨花石,块块都有不同的颜色、纹路、机理,仿佛引人进入一个奇妙的色彩世界。 B.中青年平均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高血压的概率比睡眠充足的高一倍多,即便考虑肥胖与糖尿病等因素,睡眠不足与高血压仍有重要联系。 C.当层层迭迭的葱绿涌入胸怀的时候,雪山突然从缥缈的云雾中显现,神秘如幻影,圣洁如处子,庄严而慈蔼地望着你,使你止不住地怦怦心跳。 D.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国内多数拍卖公司对拍卖的规模和拍品的质量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以轨避急剧萎缩的成交量带来的风险。 解析:选B。A项,“机理”应为“肌理”;C项,“层层迭迭”应为“层层叠叠”;D项,“轨避”应为“规避”。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人员________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②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________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③听到工厂改制的广播后,工人们________不一,有的欢喜,有的惊愕…… A.引见 清静 反映 B.引见 清净 反映 C.引荐 清净 反应 D.引荐 清静 反应 解析:选C。“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侧重于推荐(人)。根据句意应选“引荐”。“清静”指安静,不嘈杂;“清净”指清澈,干净。结合语境“水草像湖水一样无垢”,应选用“清净”。“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或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指受到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汉字美学 骆冬青 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像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造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 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 (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有删改) 【注】 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 B.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 C.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长久灵活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 D.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 解析:选C。A项,“不需要”错,原文是“或许可以”;B项,“类似情形”指的不是前一句的内容;D项,“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错,原文末段说“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 B.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 D.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解析:选A。“对比鲜明”错。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找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 B.只要深入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 C.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 D.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 解析:选B。“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错,原文第一句只是说“要关注”。 三、表达运用 8.下面是由中央文明办正式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心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象征意义,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字。 答:                                                                          答案:①整体构图为“志”字,多处以英文字母“V”构图;“志”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下半部分由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字构成,同时也是一条飘逸的彩带。②寓意用爱心托起梦想,用爱心放飞梦想,展示了和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9.从下面这段文字中筛选出四个关键词,并按逻辑顺序排列。 笔法是书法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等内容。结字是按照均衡、比例、和谐、节奏、虚实等美的造型规律安排字的点画结构的法则,是书法构成的重要因素。结字的规范尤其讲究分主次,讲向背,明伸缩,辨虚实,论斜正。章法是谋篇布局的法则,规范着书法作品的整体形式设计与布置。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章法,也因为不同的章法才体现出书法的整体结构与意境之美。这既是书写的法度,也是人们对书法艺术审美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                                     答案:书法 笔法 结字 章法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