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9劝学课时检测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古代 议论 散文 劝学 课时 检测 解析 人教版 必修
9 劝学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不可,直不百步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解析:选D A项,强,指声音宏大/快,迅速;B项,挺直/通“只”;C项,产生/起来;D项均为“过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④⑤⑥⑦ 答案: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C A项,能,能够/可以凭借;B项,把……做成/认为;C项均为“没有用来……的”;D项,所以/仍旧。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与例句中加点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寡人之于国也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解析: 选C 例句“于”为“比”。A项是“对”;B项是“和”;C项与例句同;D项为“被”。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B.骐骥,即骏马,“骐骥”也是骏马的称谓,赤兔、的卢也是有名的骏马。 C.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即指黄河以南。 D.蛟龙,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龙的传人”源于中华民族以蛟龙为图腾。 解析:选D 汉族的图腾是龙而非蛟龙。传说中,蛟龙是拥有龙族血脉的水兽(包括鱼蛇等水族)在朝龙进化时的其中一个物种,还未化为真龙。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B.《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吸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C.战国末期人们尊称荀子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荀子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D.荀子学问渊博精深,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类可以认识它,顺应它。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孟法先王的思想,提出了“法后王”的口号。 解析:选A A项,“军事家”错。 二、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非 相 荀 子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①,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②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期思③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楔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选自《荀子·非相》,有删改) 【注】 ①姑布子卿:春秋时郑国人,曾为孔子和赵襄子看过相。②焉:通“颜”,额。③期思:地名,楚国之邑。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B.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C.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D.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解析:选A “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B项;“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C、D两项。 8.下列对原文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人,指通过观察人的体貌特征来判断吉凶祸福。 B.妖祥,迷信的人认为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所具有的特征。 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D.文学,指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文中指学问。 解析:选B B项,“妖祥”指善恶的征兆。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身材相貌不是判断君子小人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却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又用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问句结尾,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解析:选C C项,“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错,文中说的是“是非容貌之患也”。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2)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答案:(1)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关键词:无有,学者,道) (2)高矮、小大、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关键词:形相,岂,论) [参考译文] 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当今的世上,梁国有个唐举,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赞他们的相术。但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所以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的方法重要。立身处世的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的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的方法丑恶,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高矮、小大、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古代的人不做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据说帝尧个子高,帝舜个子矮,周文王个子高,周公个子矮,孔子个子高,子弓个子矮。从前,卫灵公有个臣子叫公孙吕,身高七尺,脸长三尺,额宽三寸,鼻子、眼睛、耳朵都具备,而他的名声轰动天下。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这个地方的粗人,头秃发少,左手长,身高不及车前的横木,却使楚国称霸诸侯。叶公子高,弱小矮瘦,走路时好像还撑不起自己的衣服。但是白公作乱的时候,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死在白公手中;叶公子高却领兵入楚,杀掉白公,安定楚国,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一样容易,他的仁义功名为后人所赞美。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其高矮,不是去比较其壮弱,不是去称量其轻重,而是要看他的志向如何。高矮、小大、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 再说徐偃王,其眼睛只可以向上看;孔子,脸好像带上了一个丑恶难看的驱邪面具;周公,身体瘦得好像一棵折断的枯树;皋陶,脸色就像削去了皮的瓜那样呈青绿色;闳夭,脸上的鬓须多得看不见皮肤;傅说,身体好像长了鱼鳍一样;伊尹,脸上没有胡须眉毛;禹瘸了腿,走路一跳一跳的;汤半身不遂;尧、舜的眼睛里有两个瞳仁。相信面相的人是考察他们的志向思想、比较他们的学问呢,还是只看他们的高矮、美丑来互相欺骗、互相傲视呢? 古时候,夏桀、商纣魁梧英俊,是天下相貌出众的人物;他们身手敏捷有力,足可对抗上百人。但是他们人死了、国家亡了,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后世说到坏人,就一定会拿他们做例子。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而是因为他们见识浅陋,思想境界卑下。 现在世上犯上作乱的人,乡里的轻薄少年,没有不美丽妖艳的,他们穿着奇装异服,像妇女那样打扮自己,神情态度都和女人相似;妇女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丈夫,姑娘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未婚夫,抛弃了自己的亲人、家庭而想私自投奔他们的女人,比肩接踵。但是一般的国君羞于把这种人作为臣子,一般的父亲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儿子,一般的哥哥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弟弟,一般的人羞于把这种人当作朋友,不久,这种人就会被官吏绑了去而在大街闹市中杀头,没有谁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而是因为他们见识浅陋,思想境界卑下啊。既然这样,那么在以相貌论人与以思想论人两者之间,你们将赞同哪一种意见呢? 三、语言表达 11.先秦诸子召开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请依据甲、乙、丙的三则发言内容,推断甲、乙、丙各是谁。(虚拟构置场景,年代前后可不考虑) 甲:人与人之间,即使亲如父子,也不可能不讲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好行为给予奖赏,坏行为给予惩处,就是最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 乙:许多人并不了解,人只不过是自然大化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性善”“性恶”其实是无谓的争论。面对当前的乱世,重点是怎样能活得自在啊!做人只要随顺本性,因任自然,就能快意遨游,融入天地不言的大美之中。 丙:人之所以向善,必须靠后天的努力修为。因此,接受教育、从事学习,乃是当务之急。对于莘莘学子而言,好的老师、好的教本是不可或缺的;正犹如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外在的一套礼法规范也是必要的。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解析:根据甲的发言内容中“好行为给予奖赏,坏行为给予惩处”“管理方式”可知,甲体现的是法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根据乙的发言内容中“自然大化”“随顺本性,因任自然”可知,乙体现的是道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庄子;根据丙的发言内容中“后天的努力”“接受教育”“礼法规范”可知,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强调后天学习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答案:甲:韩非子 乙:庄子 丙:荀子 12.有人依据现在的学习状况,写了《劝学新篇》,这里选了前半部分,请你续写四句话,使意思完备。 劝学新篇 父母之心,天下一般;生儿养女,连心连肝; 盼子成龙,望眼欲穿;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