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审美与艺术学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大约3000年的发展史。在漫长的书法史上,历代善书者可谓不计其数,但能名垂青史的却极为稀少,凤毛麟角,大多数书法家都被历史大潮所湮没。元代书家李倜就是一位几乎被历史“遗忘”的大师,因其传世书作不多,《元史》上又无其传,故后世知其生平事迹和书法造诣者极少。好在近年来,随着“书法热”在海内外兴起,书法史、书法理论的研究得到了全方位的加强。新形势下,像李倜这样此前鲜有人知的古代书家也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笔者认为,李倜是元代杰出的复古派艺术家,二王书法美学思想有力的实践者,在元代书法史上理应有其一席之地。一、李倜其人李倜(生卒年不详),字士弘,号峤(又作员峤真一、员峤真逸),太原榆次人,元代官员、学者、书画家。大德年间,李倜出任临江路总管,以劾罢职,后起复为延平路总管,又历任两浙盐运史、集贤侍读学士、奉议大夫等职。李倜是与鲜于枢、赵孟頫同时期的艺术家,他工诗文,擅书法,精通楷、行、草、隶诸体,又喜绘墨竹,在元初艺坛享有盛誉[1]。李倜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李懋、父亲李昱,皆为政界显赫一时的高官。李倜幼承家学,博览群书,雅好经典。相传其父李昱在弥留之际,命李倜于床前“读《大学》、《中庸》数过,奄然而逝”,足见李家治学之严和对子侄关爱之深。成年后的李倜,器宇轩昂,为人倜傥,有高士之风,尝与赵文、段道恮、竺世发、黄介然、李允一、刘师复等名士结为挚友,合称“七逸”。时人称赞李倜“负轶群之才,济之以杰然之气”[2],为元初复古派文士之翘楚。其书宗法右军、子敬,其画师承与可、摩诘,其诗法乳王孟、韦柳。可以说,李倜是一位多才多艺、风流儒雅的全能型艺术家,用赵孟頫的话说就是:“(李倜)气禀全晋之豪,风流东晋之高。落笔云烟,吐辞波涛。耽文艺如嗜欲,以古人为朋曹……盖尘俗所不能侵,而轩冕亦不能逃也。”[3]117当然,代表李倜最高成就者仍是书法艺术。其书艺师承与好友赵孟頫相近,亦是直追晋唐,取法二王。他曾自号书斋为“拟晋山房”,以明志向。戴表元在《拟晋山房记》中写到:“集贤学士河东李公士弘,以好书名天下。稍暇,则取晋右军纵笔拟为之,所属山房之窗壁几砚席诸供具花物,皆奕奕有晋气。”[4]李倜一生痴迷于二王及晋唐诸贤法帖,“政事之余,留意翰墨间,故临帖为最多”,诚如黄石翁所云:“拟晋斋临帖,用笔圆活精到,其勤笃可为世法。余每见愧悚不已,自恨昏惰,无此功夫耳。”[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