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022年第6期创作圆桌“花,象征着女人的美丽和魅力;月,象征着女人的付出和奉献;梦,象征着女人的理想和憧憬”。大型情景演唱剧暨个人独唱音乐会《花·月·梦》把女娲、织女、孟姜女、杨贵妃、穆桂英、李清照、花木兰这些中华奇女子的故事有机串联起来,创造性地将歌、舞、乐、戏曲、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力求在舞台上塑造“如花、如月、如梦”的中国优秀传统女性形象,讴歌中国古代女子勇敢、智慧、忠贞的品质,为我省的舞台艺术增加一个独具特色的作品。作品中讲述的女性人物家喻户晓,被各种艺术形式传唱至今。因此,在《花·月·梦》唱段选择上我们精心选择了京歌《梨花颂》,河北梆子《穆桂英挂帅》,艺术歌曲《牛郎织女》、《木兰从军》,民间小调《孟姜女》等作品;并创作了歌曲《一起飞翔》(女娲篇)和古曲《依旧》(李清照篇)。现以《木兰从军》《依旧》《孟姜女》《梨花颂》为例,浅析情景演唱剧的人物塑造方法。一、《木兰从军》南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诗》(也称《木兰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诗之一,也是木兰形象的源头。从此,木兰精神被人们世代传颂,关于木兰形象的改编和重塑也从未停止:明代才子徐渭的知名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清代的《闺孝烈传》《忠孝勇烈奇女传》,京剧《木兰从军》,豫剧《花木兰》,还有1998年,伴随着中国的长城、宫殿、古战场、腾飞的巨龙风靡世界的迪士尼卡通电影中的“花木兰”。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花木兰。在“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连年征战、辞官不受”的核心情节下,“花木兰”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但其“孝敬父母、保家卫国、淡泊名利”的核心精神在人们心中始终不变。更为难得的是,木兰故事中还有女性意识觉醒的内容。无论《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安浅析大型情景演唱剧《花·月·梦》的人物塑造汪娟DOI:10.15947/j.cnki.dwt.2022.010838创作圆桌能辨我是雄雌”,还是豫剧《花木兰》那句“谁说女子不如男”,对女性身份的认可、鼓舞、激励着每一个时代的女性。在《花·月·梦》中,诠释我心中的“花木兰”形象时,我选择了《木兰从军》这部作品。《木兰从军》是著名作曲家王志信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典型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音乐上具有北方民间音调和河南豫剧的风格,在演唱上借鉴了大量的豫剧唱腔技巧。其歌词直接改编自《木兰辞》原诗,继承了原著独有的诗词魅力,是一首古风浓郁、通俗易懂的叙事歌曲。在演唱的处理上,我把作品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