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卷第2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63No.22023年3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s)Mar.2023论向歆父子文献编纂思想对班固《汉书》的贡献于兆军(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摘要:向歆父子对文献的整理和编纂是继孔子之后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又一创造性的伟大工程,他们的《别录》和《七略》是中国古代编辑史不朽丰碑。向歆父子崇儒扬经、经世致用,求真务实、择善而从,辨章学术、传承文化的编纂思想和编纂方法,对班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向歆父子编校的中秘图书是班固编纂《汉书》的重要文献来源,向歆父子的撰述成果和观点被班固在《汉书》中大量引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向歆父子的文献编纂成就,也就不可能有班固的《汉书》。关键词:刘向;刘歆;编纂思想;班固;《汉书》中图分类号:G23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42(2023)02-0140-06收稿日期:2022̄05̄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刘向文献编纂实践与编纂思想研究”(11BT0015)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于兆军(1976-),男,河南通许人,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司马迁编撰《史记》、刘向领校群籍、班固编纂《汉书》都是两汉最重要的文化盛事。向歆父子的文献编校正好处在两大史书编纂之间,在汉代文化传承中无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刘向父子校雠、编纂图书并形成定本不仅为后世图书的编纂提供了体例范式,为图书广泛流布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而且也为汉代文化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对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的编纂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向歆父子对于《汉书》的贡献前人论及相对较少,唐人刘知几、宋人郑樵、清人赵翼等偶有论及,近人姚振宗、杨树达和史学家白寿彝在谈到《汉书》的史料来源时也有论述,但都不够系统和深入。郑樵曾云:班固《汉书》自昭帝至平帝的记载资于贾逵、刘歆。清代赵翼亦曾指出:“葛洪云:家有刘子骏《汉书》百余卷,歆欲撰《汉书》,编录汉事,未得成而亡,故书无宗本,但杂记而已。试以考校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刘书,其所不取者,二万余言而已……及观葛洪所云,乃知《汉书》全取于歆也。”①当然,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上述观点似乎有些偏颇。那么,刘向父子对《汉书》的形成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应该说都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一、向歆父子的文献编纂成就刘向(前96-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少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以故九卿拜为中郎,曾担任光禄大夫和中垒校尉。刘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