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掮客苏洪波》心得体会:腐败分子掉入苏洪波陷阱的四个共同特点近日,我集中观看了《政治掮客苏洪波》警示教育片通过观看,我从中得到警醒、吸取教训,进一步增强了敬畏心,为“不想腐”打牢了坚实的基础。。该片对不法商人苏洪波充当政治掮客,与白恩培、秦光荣、曹建方等人勾结,严重污染和破坏某某政治生态行为进行了案件透视深度剖析,我认为,他们之所以走向犯罪的深渊,主要有四个共同特点。一是“位高权重”却又精神缺“钙”。这里的“位高权重”是相对来说的。***都担任过“一把手”,随着职位升高、权力增大,***等人本该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严防腐败侵蚀,但他们却放弃党性修养,背弃为民宗旨,其结果必然是迷失方向、行而不远。秦光荣、白恩培把苏洪波奉为座上宾,曹建方对他毕恭毕敬,其他干部就会来巴结他,他的官商圈子越来越大,能办成很多事进而把手伸向经济领域,让一些干部成为他获取利益的工具。许多党员干部步入歧途,根本原因在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得不牢、出了毛病,理想信念滑坡、信仰失去支撑,其他一些问题就会随之而来。有的把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看成是空头理论,是形式主义,是软任务;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即使学习,也只是做做样子,装点装点门面;有的以教育者身份教育下属,很少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接受教育。这些人把当年面对党旗的铮铮誓言和庄严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以致于在种种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丧失了原则立场。二是“权力集中”却又缺少监督。***等人在位期间大权独揽、唯我独尊,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拒绝接受党纪国法的约束和各方面的监督,在“温水煮青蛙”中麻木不仁,最终一步步陷入腐败的泥潭。这里面包含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原因是干出来一点小成绩就骄傲自满有的甚至从骄傲到骄横,目中无人、目中无党,对自己的岗位、对党纪国法、对手中的权力缺乏敬畏之心,把制度规范当成了“稻草人”,错误地认为制度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摆设,甚至把法律、纪律当成不带电的高压线,当成可以随意触碰的“晾衣绳”,于是变得目无法纪、胆大妄为。客观原因是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缺失,个别领导干部当“老好人”,怕得罪人,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实践证明,如果对党员干部疏于管理、放手放纵,这不是帮、而是伤,不是爱、而是害。三是“身在官场”却又妄想发财。想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本该是共产党人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