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域下美国课后项目的发展历程、实践诉求与现实困境倪羽佳摘要课后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非正式教育的水平和层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渠道。随着20世纪后半叶公平理论的发展,公平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贯穿美国课后项目的萌芽、初步发展、系统发展和深化发展的全过程,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为了在实践中践行教育公平,美国强调机会公平与教育质量并重,保障学生平等参与优质课后项目的机会;致力于经由差异实现公平,以保障学生多元发展的自主权;强调承认公平,以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保障程序公平,建立专业化的课后项目网络。但在实践过程中,美国课后项目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难以协调,面临着精英主义与平均主义的双重风险,过度竞争导致的非理性参与,课后项目的相对独立性被削弱的现实困境。关键词美国课后项目教育公平作者简介倪羽佳,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96(2023)01-0076-16课后项目是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非正式教育形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课后项目(After-SchoolProgram)又被称为课后服务、课后教育等,是指随着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国家或市场的主导下,为了满足青少年儿童的托管和多元能力发展等需求,对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和利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美国课后项目产生于19世纪,并在20世纪后半叶呈现出政府参与、市场主导和专业化发展等特征,标志着美国课后项目进入系统发展的新阶段。时至今日,美国课后项目逐渐形成了以教育公平为主要目标,以市场自由调节为运行机制,政府、民间和专业机构多方提供资源的发展模式。目前,国外关于美国课后项目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视角较为全面。其中一类研究成果是由专业机构提供的课后项目发展报告。比如,美国课后联盟(After-SchoolAlliance)76每四年发布一次的《美国下午三点半》(Americanafter3PM)报告。该报告通过数据、图表等形式直观呈现美国全国和各州范围内课后项目的参与情况、公众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另一类成果则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开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就研究的内容和主题来看,其中既有研究美国课后项目发展阶段和模式的理论性文章,也有针对美国课后项目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展的批判性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就研究对象来看,国外研究不仅从政策制度等宏观视角考察课后项目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