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博物·青铜管窥(第八十五辑)112江南传统建筑的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以陈望道故居照墙纠偏和壁画修复实践为例黄美燕(义乌市文物保护所322000)杨景龙(陕西省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712000)【摘要】清中期至民国,江南地区的建筑在室内山墙以及室外的照墙、门头、封檐下、马头墙等部位多有壁画装饰,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壁画绘制以墨为主,有机、矿物颜料为辅,致病原因主要受气候环境、微生物、制作材料与工艺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文章通过对陈望道故居照墙壁画的病害及其成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墙体纠偏扶正和壁画修复的施工方案,并从墙体打牮整体纠偏前壁画预保护、表面清洗、壁画酥碱起甲、地仗脱落、裂缝、裂隙、空鼓等病害的修复技术、材料试验和施工工艺要点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对壁画的保护修复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江南传统建筑壁画修复墙体纠偏陈望道故居江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多样,婺州、徽州地区表现为“粉墙黛瓦马头墙,石库台门天井院”的外观特点,在白色的粉墙上常绘以壁画装饰。从保存至今的建筑实物来看,明代建筑壁画并不多见,保存下来的就更少了。义乌赤岸镇有一处建于明晚期的燕诒堂建筑,其照墙上还保存明代壁画(图一),采用墨线白描手法表现人物、树木、马、伞盖、祥云、旗幡等图案,在人物皮肤、树干、树枝、服饰等地施以土黄、赭石等矿物颜料或花青、藤黄等植物色晕染。因剥落严重,具体的内容和故事已无法考证。清中期至民国建筑壁画甚为流行,多见于室外的门头、窗楣、照墙封檐下、马头墙等部位(图二、图三);义乌北部、浦江、诸暨等地区的室内山墙普遍采用承重山墙,山墙用壁画绘出整榀梁架(图四),是比较独特的做法。壁画分墨线画、水墨画和彩绘等多种形式,内容兼具仿建筑梁架、山水、花鸟和人物等,题材丰富。绘画材料以墨为主,有机和矿物颜料为辅。从壁画绘制的地仗层来看,江南地区建筑的墙体多采用纸筋灰或麻刀灰作为抹灰材料,粉刷层很薄,在0.3—0.5厘米之间。由于江南气候湿润多雨,梅雨季节连续阴雨容易造成墙体内长时间渗水,在水和可溶盐作用下,113江南传统建筑的壁画保护修复研究常发生溶解—结晶过程的恶性循环。空气污染和酸雨、温湿度变化等加剧了病害的产生,霉菌滋长等生物病害也对壁画保护多有不利。下面以陈望道故居的墙体纠偏和壁画保护修复案例,着重探讨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壁画保护修复技术。一、陈望道故居壁画保存现状陈望道故居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