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SmartLibrary)一词,最早由来自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Aittola等人于2003年提出,他们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它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图书和相关资料”[1]。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运作服务模式,其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更是深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建设以“智慧图书馆”为发展导向的新型图书馆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生活体验。1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近年来智慧图书馆已经成为了我国图书馆的一大发展方向,以科技装备图书馆,使图书馆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更加智能化、便利化、现代化。届时图书馆将不再仅是一个借书阅读的场所,而会具备更多的属性,让前来的读者感受更多阅读的和生活的乐趣,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公共图书馆相较于其它事业单位,是为市民或特定人群提供文化教育等服务的场所。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逐年递增,由2016年的3163.08亿元,上涨至2020年的4245.58亿元,随之而来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及馆藏资源也在逐年提升。根据国家统计据提供的数据,2016年至2020年这5年内,全国公共图书馆各项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表12016~202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各项指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根据表1数据可知,截止至2020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2个,5年内共增加59家。除了机构数量外,全国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增长尤为明显明显,5五年内共增加了2亿7767册。智能化方面,截至2020年计算机和电子阅览室终端数分别达到了226234台和143714台,馆均拥有115台计算机及终端设备。2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建设智慧图书馆不应该是随波逐流追逐时代浪潮,应该有正确的理念导向,让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更加明确,更好服务于读者。为此笔者总结了以下五点内容。2.1提升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意义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此大背景下,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需要随之提升。图书馆就是为市民读者提供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而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可能已经不足以完全支撑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智慧图书馆就是一条新发展道路。以现代高新科技为基础,更加合理、贴心的服务为手段,加之在完善的制度下运行,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便捷、高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