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计算机教育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第18卷第36期(2022年12月)基于OBE理念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谭慧琳,牛莉,王德江(邵阳学院,湖南邵阳422000)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面临学时少、任务重的挑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发现学习者觉得该课程教学内容枯燥,学习者学习兴趣低、学习积极主动性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使用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详细介绍了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提供教学改革思路。关键词:数据库技术与应用;OBE教育理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信息素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6-0143-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1引言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1-2],主要是用来解决数据处理的非数值计算问题,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是数据的存储、查询、修改、排序和统计等。《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以数据库设计为核心,以实用性强为特点,被各类普通高等院校设立为面向文、体、艺术本科学生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以邵阳学院为例,《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是面向文史、艺术和医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不仅掌握Access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学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还能使用数据库解决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能单独完成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该课程的学时由原来的64学时减少至48学时,即: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均为24学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和数据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VBA数据库编程七部分内容[3]。于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兼顾学生知识储备和就业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学方案并能最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成为摆在任课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2学情分析《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文史、艺术和医学类专业的学生。通常情况下,这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优于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对学习者的数学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的课程。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当学习刺激信息过于复杂、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