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课时练习含解析(人教版).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八 单元 近代 经济社会 生活 教育 文化事业 发展 26 同步 课时 练习 解析 人教版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基础闯关★★ 知识点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在中国长达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止于(  ) A.1860年 B.1894年 C.1898年 D.1905年 【答案】D 【解析】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故选D。 2.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 A.清朝末期 B.民国初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时期 【答案】A 【解析】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科举制的废除是在清朝末年。故选A。 3.如图是北京大学的校徽。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据右图可知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答案】B 【解析】如图是北京大学的校徽。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选B。 4.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下列报刊在近代中国出现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 A.《新青年》 B.《时务报》 C.《每周评论》 D.《申报》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4月,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5.《申报》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中文报纸。以下内容不可能在1905年的《申报》上看到的是(  ) A.科举制度废除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商务印书馆创办 D.京张铁路设计成功 【答案】C 【解析】A选科举制被废除、B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D项京张铁路设计成功均是发生在1905年,而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时间是1897年。故选C。 6.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  )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故选D。 7.如图所示的是《申报》中的部分广告。由此推断,该报具有(  ) A.政治性 B.商业性 C.娱乐性 D.革命性 【答案】A 【解析】由“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可知,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压制,日商凭借特权,使国内工业无法与之竞争,濒临瘫痪。故选A。 8.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 A.北京 B.南京 C.厦门 D.上海 【答案】D 【解析】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选D。 9.《新华字典》是同学们最常用的工具书,它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个出版机构的名称是(  ) A.龙门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人民教育出版社 D.外文出版社 【答案】D 【解析】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故选B。 知识点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0.周恩来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歌曲是(  ) A.《大路歌》 B.《毕业歌》 C.《义勇军进行曲》 D.《黄河大合唱》 【答案】D 【解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恢宏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周恩来亲自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周恩来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歌曲是《黄河大合唱》。故选D。 11.文艺作品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体现了时代精神。下列作品中哪些是反映抗战精神的作品(  ) ①《愚公移山》 ②《义勇军进行曲》 ③《黄河大合唱》 ④《狂人日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愚公移山》表达了他抗战到底的决心,《黄河大合唱》《愚公移山》《松花江上》这些文艺作品在抗战期间召唤了爱国主义,振奋了抗战精神。故选A。 12.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是(  ) A.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B.批判封建礼教 C.宣传抗日救亡 D.追求民主科学 【答案】C 【解析】《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谱曲、田汉作词,它与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唤醒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故选C。 13.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为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如果谱写一首歌曲,你认为以下最适合的歌词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若要盼得呦,红军来 D.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答案】D 【解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故选项D符合题意。“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发生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故选D。 ★★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与重难点训练】 1.下列对如图所示报纸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创办于上海 ②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③由严复主持,号召变法 ④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A.①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题干给出的图片是《申报》,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②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③由严复主持,号召变法,据此可排除BCD三个选项。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故选A。 2.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这一规定实施是在(  ) A.清朝前期 B.清朝后期 C.中华民国建立后 D.新中国成立以后 【答案】C 【解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这一规定实施是在中华民国建立后。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故选C。 3.192023年10月2日,由詹天佑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在南口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  )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答案】D 【解析】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92023年10月2日,由詹天佑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在南口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申报》。故选D。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 A.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投身于抗日洪流中 B.观看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答案】A 【解析】近代以来西方的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申报》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创刊,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内容丰富,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故选A。 5.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如果说北大的影响能达庙堂之高,商务的影响则可届江湖之远。下列与商务印书馆的创立在同一城市的是(  ) A.成立强学会 B.创办《新青年》杂志 C.成立同盟会 D.成立中华民国 【答案】B 【解析】与商务印书馆的创立在同一城市的是创办《新青年》杂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选B。 6.《部分抗战歌曲创作时间表》 创作时间 抗战歌曲代表 1931年-1935年 《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1937年 《松花江上》 1937年-1945年 《黄河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据上表,这些抗战歌曲的创作旨在(  ) A.宣扬民族英雄的事迹 B.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 C.宣传中共的抗目方针 D.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 【答案】B 【解析】仔细观察《部分抗战歌曲创作时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抗战歌曲的创作旨在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歌曲家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新女性》《铁蹄下的歌女》;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或《抗敌歌》《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红缨枪》《新四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打回老家去》《救亡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救国军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