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张洁冷启顺周晓玉(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河北廊坊065000)摘要:结合“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本文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938(2023)01-0057-03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GJJG610),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JY-2020-46),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课题(JY2022003)收稿日期:2022-03-25第一作者简介:张洁(1980-),副教授,硕士,河北沧州人,主要从事信号处理和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第33卷第1期2023年02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ofNorthChinaInstituteofAerospaceEngineeringVol.33No.1Feb.20230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全国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大练兵”活动,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果说思政课程是对学生的显性教育,那么课程思政就是持续而重要的隐性教育。如何从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等方向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彰显学科专业的育人特色是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难题。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来说,思政内容讲少了没有滋味,达不到价值引领的效果;讲多了,“什么都想搂来讲”,又挤占了专业内容的时间,使知识传授大打折扣。本文基于《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课程中“MOS晶体管特征尺寸”这一教学内容,针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进行深入探索,将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内容的教授中,力求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1明确教学目标结合《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和德育内涵,从知识、能力、育人三个层面再造每堂课的课程目标。以“MOS晶体管特征尺寸”这一教学内容为例:(1)知识层面通过学习MOS管的基本特性参数,使学生掌握MOS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MOS管按比例缩小对管子特性的影响。(2)能力层面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