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2023157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年)常明、杨芳灿重新修纂并刊行《四川通志》,共计226卷,《经籍志》为其独立门类,分布于卷百八十三至卷百八十八,共计6卷。(嘉庆)《四川通志·经籍志》仿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体例,以四部分类法进行编排,将蜀人的著述分置于经、史、子、集四部之中,不仅对四川本土文人的作品及著述有相对完整的记录,而且又另设单独一卷,即卷百八十八,详尽地记载寓蜀作家的创作盛况。纵观四川省志的修纂情况,明代于正德年间、嘉靖年间、万历九年、万历四十七年四次修纂《四川总志》,清代康熙年间再次修纂《四川总志》,清代雍正年间又修《四川通志》,而清代嘉庆年间的《四川通志》在此前历代的修纂基础上更为成熟。相较而言,(嘉庆)《四川通志》不仅纠正了前代省通志中众多讹误情况,著述更为完善,而且其内容亦更为丰富,体例更为精良。此通志校定了旧志中多处讹误情况,对旧志中缺漏未收的蜀人及其著作多有补收,卷帙浩繁,可谓集大成者。然而笔者在对(嘉庆)《四川通志·经籍志》的对校整理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进一步考证。本文从书目提要、作者时代、卷数三方面出发,因笔者学识尚浅,仅对《尚书注》的提要内容、《元包》的作者时代及卷数、《五代史记纂误》的卷数及引用材料进行考证,想法或许尚不成熟,只能以简略的文字略加研讨,撰成考辨三篇。一、《尚书注》无卷数(嘉庆)《四川通志·经籍志》著录云:“汉张楷撰。《汉书·张霸传》:‘中子楷。字公超,通《左氏春秋》、《古文尚书》,门徒常百人。司隶举茂才,除长陵令,不至官,隐居华阴山中。’”[1]此书目及提要的存疑之处大致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讨论。1.书目提要引用材料的出处有误此著录中所引用材料的出处存疑,作者自注出自《汉书·张霸传》,明显有误,实际源于《后汉书·张霸传》。按:《汉书》所记史事以西汉为主,共计230年,起于汉高祖元年,终于新朝王莽地皇四年,而张霸为东汉大臣,不在《汉书》所载史事范畴之内,故而检索该书自卷三十一至卷一百,所涉列传共计七十九卷,均无张霸传。惟《后汉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六载有张霸传,篇中对张霸及其中子张楷的事迹,记载颇为详细。《后汉书·张霸传》云:“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后就长水校尉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