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生态用地规模加强林地湿地保护扩大生态用地规模加强林地湿地保护在迈向经济大省、强省的过程中,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改善环境,高度重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2003年作出推进绿色江苏建设决定以来,全省生态建设突飞猛进。林木覆盖率以年均高于0.8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至22.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2.9%。“十二五”期间,全省造林397万亩,抚育森林764万亩,创成国家森林城市5个,全国绿化模范城市3个、模范县33个。这主要是我们立足特殊省情林情,通过着力解决四个问题,使林业发展路径越走越宽。一、把林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解决“要不要重视”问题。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林业作用,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才是关键。我们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找准位置、谋划发展,积极争取将林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类规划、政策和考核指标体系。造林绿化、湿地保护等工作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先后被列为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指标。规划落实和指标考核成为林业部门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促请各级党委政府将林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以推动。二、把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算明白,解决“树往哪里栽”问题。造林用地是江苏林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因地制宜把视线转向路边、海边、田边等特殊地块。邀请环保部华东环科所进行的研究表明,我省相当一部分高等级公路两侧耕地已遭汽车废气污染,高速公路两侧部分地段铅污染超国标7倍。沿海要有效防减台风等自然灾害,长江、太湖等重要流域水体,要解决污染阻隔降解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离不开营建防护林或水源涵养林。邀请省农科院所做的研究表明,苏北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可防减季风灾害,增加农作物产量20%—30%。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离不开绿化美化。为此,我们启动实施绿色通道、江河湖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村庄绿化等重点工程,12年共计造林955万亩,不仅解决了造林用地问题,还满足了生态和民生需求,更赢得社会普遍支持。三、把生态空间的保护和拓展作为重要标准,解决“怎么管资源”问题。12年来,全省新增1748万亩造林面积,其中80%以上属非林地,林农自愿栽种的比重很大。这些林木怎么管理才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好?通过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