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特色种养业实现富民强县梦做大特色种养业实现富民强县梦《礼·含文嘉》记载,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种”。作为炎帝神农故里所在地,建县五年来,县委、县政府传承炎帝文化,弘扬炎帝精神,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小区化养殖,助推特色种植、养殖业做大做强,为富民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县已经成为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和著名的香菇之乡兰花之乡,粮、棉、油及林业、畜牧、水产等均在全省占据重要位置。新技术带来高效益随县总人口近百万,其中农业人口88.64万人。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尤其是在近年来遭遇持续严重干旱的情况下,随县向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要效益,保障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建县以来,面对十二季连旱,县委、县政府带领干部群众发扬“解放思想、实干兴县、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的随县精神,探索发展避灾农业、节水农业,推广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新技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稳产、增收。2012年9月25日,全国小麦秋播现场观摩会在随县举行,会上现场展示了随县推广成功的稻茬麦少免耕机械条播技术。2013年5月17日,在随县召开的湖北省稻茬麦少免耕机械条播技术夏收现场观摩会上,与会专家代表近80人对万福店农场、随县农科所两处集中示范片进行了观摩并现场测产。专家们一致认为,稻茬麦少免耕机械条播技术集翻耕、灭茬、播种、施肥、开沟、起垄、镇压于一体,每亩机播成本比撒播减少90元,提高了效益,节省了劳力。经现场测算,运用机播技术种植的小麦,每亩实产达439.5公斤,比传统方式增收115.3公斤,增幅达35.6%。在探索小麦先进适用种植技术的同时,随县着力研究推广水稻机械化旱直播技术。县农业部门经过试验,采取调整小麦条播机播深播幅的方式,将稻种直接播撒在田里。2013年,对采取这种方式种植的300亩旱稻测算表明,与机械插秧相比,机械旱直播的旱稻每亩节省人工开支200元,亩产达600公斤以上。小菌菇成就大产业随县地处北纬31°19′与32°26′之间,气候条件适宜,森林资源丰富,全年依靠自然温度生产食用菌的时间长达300余天,通过棚遮、架栽等方式,生产的食用菌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新随县成立后,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引导农户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发展食用菌种植为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县里专门成立了食用菌产业领导小组,加大对产业政策、专业技术、市场信息等调查研究力度,全方位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