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中质量评估试卷含解析(人教版).docx
下载文档

ID:22271

大小:1.57M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九年级 历史 社会 下册 期中 质量 评估 试卷 解析 人教版
期中质量评估试卷 (分数: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冷战化石”的是( A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冷战化石”。在美苏冷战中,在军事方面美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华沙条约组织已经随着苏联解体而解散了,而北约至今依然存在。 2.如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关于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北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B.成立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开始 C.北约组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成立北约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华约 【解析】 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A项错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项错误;北约成立于1949年,华约成立于1955年,D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 3.某电视剧片段: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在此后某次国际会议期间,丘吉尔说:“今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说:“我梦见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结合历史背景,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D ) A.英国试图称霸世界 B.罗斯福的野心最大 C.苏联的国力超过了英国和美国的总和 D.大国争霸企图显现 【解析】 在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的话语都显露了自己力图在战后称霸世界的野心,大国争霸企图显现。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能全面准确表达三人话语的意思。 4.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下列概括最恰当的是( B ) A.欧洲一体化 B.冷战政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题中图片反映的是冷战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由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二战后美苏两国进行了冷战。美国在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组织,在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由此可知图片所反映的主题是冷战政策。 5.《冷战风云》一书中指出:“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符合“火药味”的历史事件有( C ) 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德国的分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能体现出“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只有①②,③古巴导弹危机和④德国的分裂都不在亚洲。 6.“(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这句话说明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B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成立 D.欧盟的成立 【解析】 结合题干中信息可知是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讲话,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7.下面三幅图中黑色部分的变化反映的主题是( A ) A.欧洲一体化进程 B.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 C.华约成员国调整 D.北约的迅速发展 【解析】 紧扣题干中“布鲁塞尔”“1958”“1973”“1995”等关键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57年六国首脑在罗马签订了《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于1958年生效;1973年,欧共体第一次扩大,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盟,使《欧洲联盟条约》形成的欧洲联盟扩展至15国;另外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综合上述信息可知题干中地图黑色部分变化反映的主题是欧洲一体化进程。 8.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的内部因素是( B ) A.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C.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D.冷战爆发,美国扶持日本,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 【解析】 ACD三项都属于外部因素。 9.19世纪晚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在这两个时期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C ) A.获得美国援助 B.对外侵略扩张 C.重视发展教育 D.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日本在这两个时期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晚期,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二战后的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C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解析】 福利制度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和由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分化所引起的阶级矛盾,C项正确。 11.社会福利的过度发展,也使福利国家不同程度地患上“福利病”。下列属于“福利病”的有( A ) ①国家财政赤字扩大 ②企业负担加重 ③部分民众工作积极性下降 ④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12.有学者评论苏联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B ) A.罗斯福新政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解析】 依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他评论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13.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D ) 中东乱局 A.民族问题、种族歧视、大国介入、委任统治 B.历史问题、宗教问题、社会制度、大国介入 C.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大国介入、印巴分治 D.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大国介入、历史问题 【解析】 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的原因:①大国争夺,由于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及石油资源丰富,列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该地区长期角逐使矛盾更加复杂;②历史因素,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领土争端;③民族和宗教因素,阿拉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民族信仰犹太教、基督教;④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⑤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城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等;⑥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14.英国已故著名国际关系学家马丁·怀特曾经说过:“综观人类历史,一个国家只有在战场上打败过另一个大国,从而证明自己的实力,才会被别人承认为大国。”按照上述观点,新中国被国际社会视为大国应该始于( A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 D.重返联合国 【解析】 抗美援朝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15.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其反映的主题是( B ) A.巩固新生政权 B.新中国的建设 C.“一五”计划成就 D.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解析】 观察题干学习笔记中的内容“1950年土地改革、武汉长江大桥、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这分别与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有关,体现了新中国的建设。 16.观察下表,与1952年相比,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出现明显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A.抗日战争的结束 B.解放战争的结束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解析】 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C ) A    B     C     D 【解析】 A项根据茶缸上文字“赠给最可爱的人”,可知其定做于抗美援朝时期;B项根据茶缸上文字“跃进”可知其定做于“大跃进”时期;C项根据茶缸上文字“造反派”可知其定做于“文革”时期;D项根据茶缸上文字“自卫还击”可知其定做于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时期。 18.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B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9.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这反映了( B ) A.农村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城市经济 B.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 C.对外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解析】 题干内容反映了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城市改革的展开。 20.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23年年9月8日至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如图是本届运动会的会徽。会徽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似,龙凤相依相伴腾飞之势,突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为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我们要( A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④错误,我国不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制度。 21.2023年年4月17日至19日,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举行。参加活动的台胞表示:两岸民族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期盼加强两岸交流,谋求同胞福祉。举办该活动( B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②有利于两岸人民的沟通和交流 ③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题干中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有利于两岸人民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族感情,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②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 22.据图推断,1972年中国迎来建交高峰的原因是( D ) 1949—202023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图片材料表明1972年出现建交高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