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专练11中国近代史材料题25题含解析(人教版).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中考 历史 复习 考点 800 题专练 11 中国近代史 材料 25 解析 人教版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部编版) 专练11 中国近代史材料题25题(解析版) (基础)1.(2023年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中国国民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唯一出路。 --摘自朱志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材料二:“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旧中国完全死亡”? 【答案】(1)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或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2)理解: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考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兴民权、改民主”不懈努力,取得了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2)据材料二“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故答案为: (1)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或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2)理解: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基础)2.(2023年贵州毕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 1919 年 5 月 4 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抗议,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要求……并于 5 月 6 日申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 年 6 月 28 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大学等 13 所大专院校 3000 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遍及 20 多个省 100 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又先后成立了全国性的群众组织 --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媾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为何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从材料二的哪一句口号最能全面体现其性质?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 (4)结合所学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1)巴黎和会;大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特点:运动范围波及全国;各阶层人民广泛参与;彻底反帝反封建;取得了初步胜利。 (4)沉重地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考点】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五四运动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小题1】(1)根据材料“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 1919 年 5 月 4 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抗议,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要求……并于 5 月 6 日申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媾和会议”是指巴黎和会。大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所以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小题2】(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从材料二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一句口号最能全面体现其性质。 【小题3】(3)根据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遍及 20 多个省 100 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又先后 成立了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特点为运动范围波及全国;各阶层人民广泛参与;彻底反帝反封建;取得了初步胜利。 【小题4】(4)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五四运动沉重地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巴黎和会;大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特点:运动范围波及全国;各阶层人民广泛参与;彻底反帝反封建;取得了初步胜利。 (4)沉重地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点评】考查了五四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基础)3.(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研读经典是走进传统文化的第一步。概括材料甲中“仁”的含义,孔子倡导“仁”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什么问题? (2)体验情怀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概括材料乙中唐太宗的执政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践行这一执政理念的具体措施。 (3)传承传统文化须与现实相结合。归纳上丙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指出其产生的现实背景。 【答案】(1)爱人,要广泛的是理解和体贴别人。为了救世,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 (2)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从善如流。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唐政府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3)民间兴办实业。《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激发了民间兴办实业的热潮。为了维护中国利益,发展中国工商业,获得利益,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 【考点】孔子、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代民族和睦、实业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张謇兴办实业 【分析】本题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老子、唐太宗、张謇的相关知识点。 【解析】【小题1】(1)由材料可知,“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就是爱人,要广泛的是理解和体贴别人。目的是为了救世,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 【小题2】(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从善如流的执政理念。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唐政府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对外贸易,那时中外贸易活跃,交往频繁。 【小题3】(3)《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激发了民间兴办实业的热潮。为了维护中国利益,发展中国工商业,获得利益,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吞并,成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答案】(1)爱人,要广泛的是理解和体贴别人。为了救世,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 (2)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从善如流。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唐政府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3)民间兴办实业。《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激发了民间兴办实业的热潮。为了维护中国利益,发展中国工商业,获得利益,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老子、唐太宗、张謇的相关史实。 (重点)4.(2023年山东省枣庄)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能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损失 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1)依据材料,简要评述洋务运动。 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