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效劳的探讨1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关系公共文化效劳是指政府公共文化部门为公众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效劳,而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是指为实现公共文化效劳而确立的文化制度、文化部门、文化系统和文化设施的总称。高职院校图书馆属于文化部门,是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根本单位之一。从性质看,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具有同一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具有“公共〞属性。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含有“公共〞二字,是政府公共效劳体系的组成局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公共属性,是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立、开展需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除了向在校师生提供文化效劳之外,还应参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公共效劳,自觉地参与公共文化效劳,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存在之基、开展之道。二是表达“公益〞特征。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向全社会提供非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效劳,公益特征是其根本特征。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效劳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1]。这些都说明了高校图书馆的公益特征。高职院校图书馆处于高校图书馆序列,自然具有公益特征,并且随着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开展而逐步加强。三是坚持“均等〞原那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开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要“坚持公共效劳普遍均等原那么〞。公共文化效劳体系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公共〞属性、“公益〞特征决定了它们必须提供“均等〞文化效劳。一方面,效劳对象的均等,即公共文化效劳体系与高职院校图书馆并不只是效劳特定的少数人,而是效劳全体人民;另一方面,效劳内容的均等,即公共文化效劳体系与高职院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根本文化效劳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每个人都享有公共文化效劳的时机和能力。从现状看,高职院校图书馆功能的发挥与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完善具有关联性。一是伴随着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相对滞后,高职院第2页共7页校图书馆的功能进一步弱化。“十一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进入了快速开展、全面提升的新阶段。但我国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投入偏低,总体水平还不高。调查发现,全国文化事业费比较绝对值和占财政比很低,全国平均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为0.42%,有18个省市自治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