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就在身边你我都是主角(1)提起保密,或许你想到的是间谍、特工等,还可能你会觉得保密离我们太遥远。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有些落伍了。这些场景或许你都很熟悉了吧:小李私自偷拍军事基地里的装备和设施,并将其发布在互联网上;老张为了工作便利,通过微信传送政府内部文件……这一幕幕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小事看起来无关痛痒,其实它就是失泄密事件,它已经危及到了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政府工作人员,别以为保密与你我无关,其实保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维护国家秘密,遵守保密法规,你我都是主角。保密就在身边,失泄密就在一念间。2018年12月,某市发改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程某,擅自将机关协同办公系统中有关会议纪要的内容通过手机拍摄的方式发送到“业务通联”微信群中,群内成员闫某、张某、杨某将其转发,迅速在该市范围内大幅扩散,对相关工作造成一定干扰。事件发生后,纪检部门、市发改局对程某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并在全市范围通报,闫某、张某、杨某所属单位也分别对三人进行提醒谈话。(以上案例摘自“自枣庄网警巡查执法”微信公众号2019年9月17日文章《他们因泄露内部信息遭处分》一文)。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使用手机处理公务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很多公职人员,包括你我,都会将微信应用于日常工作,不少机关单位还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微信办公也确实为工作带来一些便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发现,使用微信办公导致的泄密案件也在逐年递增,很多人都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使用微信临时或少量传递内部文件不会导致泄密,部分所谓“保密意识较高”的机关、单位人员还对文件资料加密后传送,殊不知仅是这种行为本身,其实已经构成了严重违规。有些人天真地认为,在收件人收到涉密文件资料后,立即将双方微信中的往来资料删除就可以避免泄密,殊不知互联网服务商的服务器内,仍然保存着全部文件副本。所以说,还是那句老话,“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为了保守工作秘密,千万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古人云“时时检饬,谨言慎行,守口要密,防意须严”,说的就是君子保守秘密修德养性的处世之道。我们看,“秘密”二字各有一“必”,也就是为“心”加了一把保险锁。而守口如瓶,一诺千金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君子之道。在革命战争年代,有邱少云烈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深夜进攻的秘密,而宁肯活活被流弹的烈火烧死,一动不动。小说《红岩》中的江姐,为了保护重庆地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