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docx
下载文档

ID:2148301

大小:22.44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数学 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   :本文从数学教学的角度,不仅阐述了数学教学中能渗透德育内涵,而且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帮助学员做一个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进步,并为社会做奉献的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 课堂教学    一、引言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广义的德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德育的目的是帮助学员做一个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进步,并为社会做奉献的人。  学校里,课堂教育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德育自然也要借助各门课程的教学进行实施。社会科学的德育内涵比较明显,知识和品德的融合相对较为容易,至于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由于反映的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而规律本身不因民族的不同,国家的差异,人品的上下而有任何区别,因此,自然科学学科进行德育的途径比较少,尤以最为抽象的数学学科,似乎离德育最远。但是,数学也是人创造出来的意识形态,必然会打上社会的烙印。同时,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欣赏数学,依然具有人文色彩,数学同样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加上数学是学校中的主课,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德育,开发数学学科德育功能,尤其显得重要。  二、数学教学中能渗透德育内涵的原因  1.能影响学员的言行、思维方式。  一个人,如果他不是以数学为终生职业,那么他的数学素养并不只表现在他能解多难的题,解题有多快,数学能考多少分。关键在于他是否真正领会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精神。是否将这些思想融合到他的日常生活和言行中去。日本的米山国藏说:“我搞了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们在初、高中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时机应用这些作为知识的数学。所以通常是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就很快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2.能引导学员形成科学的审美观。  数学的美是多样的。表现在简单美、对称美、完备美、统一美、和谐美和奇异美。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展示数学美,可以感染学员,引导学员形成科学的审美观,进而提高他们的人格品味。  不仅如此,由于美和真是相伴的,有美的地方就有真,有真的地方就有美。判美是为了求真。希腊箴言说,美是真理的光芒。因而追求美就是追求真。所以,对数学美的追求就是对数学真的追求。正是对数学这种真和美的追求中才能发现和鉴赏宇宙的和谐与韵律,才能与宇宙和谐共处。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展示数学美,而且能展示对数学美的追求过程,这种追求过程恰是帮助学员形成科学审美观的过程!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就是伟大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建立在对数学变化率的深刻追求上,从而才揭示了世间万物之间的这种引力联系。  3.能帮助学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  人们早就注意到数学与哲学之间的交互影响了。B.Demollions曾说过:“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人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而没有两者,人们什么也看不透。〞  数学中有许多表达辩证唯物主义光芒的例子,讲清这些例子,增强他们辩证唯物主义信心,这无疑对学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是有益的。下面举几个简单例子: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正与负,乘法与除法,开方与乘方,微分与积分,原函数与反函数,增和减,凸和凹等等。  质变和量变关系:极限,级数的收敛,概率论中的概率定义,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等等。  事物的普遍联系规律:映射关系、函数关系、数形的对应关系等等。  一般与特殊关系:演绎法和归纳法之间、概率和频率之间、总体和个体之间等等。  4.能增强学员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古代中国数学家为人类作出过杰出的奉献。除了大家都熟知的刘徽割圆术、祖充之的圆周率、杨晖的三角以外,还有很多方面,比方说,在算术方面,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了表示数字的各种符号,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乘法口诀;在代数方面,成书与公元前1世纪的九章算术第一个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而印度到7世纪才使用负数,欧洲对负数的认识来得更晚,到16世纪才开始成认负数;在几何方面,祖衡在公元5世纪就证明了球的体积公式,比欧洲早1200多年等等。在讲到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适当将一些我国的数学成就,无疑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员的民族自豪感。    三、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1.以丰富的数学文化感染学员。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总和。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是指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而精神产品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因此,数学不仅仅是数学符号、公式的堆积。在其抽象、逻辑、严谨的背后,蕴含着生动的、人文的、思考的内涵。  在数学活动中,考试成绩固然重要。表达了学员对数学物质产品的理解程度。但考试成绩背后的数学文化才是人生的重要局部。教员的任务就是把静态的、学术形态的“数学文化〞转化动态的、教育形态的数学文化。把“冰冷的美丽〞变到“炽热的思考〞。学员在数学学习中,通过探究、交流、欣赏、体验、感染和感悟数学文化,使得数学课堂不仅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充满高雅的文化气氛,弥漫着丰富的文化传统。从而,数学的德育功能也就自在其中了。  但是,不少人把数学等同于数学文化。认为把数学学好,会做题,思维得到训练,文化也就在其中了。孰不知,数学本身只是数学文化的载体。数学文化蕴藏在数学之中。教员在教学中,只有深刻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学员不再认为数学仅是枯燥的计算和证明;不再做了成千上万的数学题,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恰似猪八戒吞人参果,吃到肚子里却不知什么滋味。所以,数学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把数学所承载的人文价值、文化现象展现给学生,使他们获得数学文化的熏陶,从而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供必要的数学修养。  2.以多样的数学美陶冶学员。数学的美是多样的,有外表的美观,如形式上的对称美、结论的简洁美等等;也有内涵上的美好。但笔者认为数学之美更多的是表达在精思和智慧之上。从大的方面,从欧式几何到非欧式几何的构建上,从费马定理300多年的证明努力上,从包括陈景润在内的数学家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苦苦探索上,都表达了数学的智慧之美。从小的方面,要求学员做一道题目,不仅是要找出“通〞解,对问题的分类讨论,要不重不漏,完美无缺等等。也都表达了对数学美的完美追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这种追求完美的意境,可使学员思想得到升华,品质得到提高。从而也就到达了德育的目的。  3.以详实的数学史鼓励学员。前面已讲过,中国古代数学具有光芒灿烂的历史。运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确实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于是,大多数教员在讲授数学史时,动辄就是中国的某某的比国外早了多少年的话,很少提国外优秀的数学成果,甚至使学员留下中国的数学始终走在世界各国之前的错误印象。但是,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能走上狭隘民族主义的道路。相对于古希腊数学,中国传统数学长于计算,却弱于论证,缺少公理化的思想方法。总体上比埃及、巴比伦和古希腊的数学也要晚。在数学史的教学中,让学员了解到这些,才能知己知彼,才能知“后〞而奋进。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