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公共管理公共性与社会性简析。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对公共管理“公共性〞以及“社会性〞的探讨有利于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利于我国公共部门实施公共管理活动,实现公共利益。本文从公共管理的历史起源讲起,接着从其主体、目的与性质、客体等方面进行了解析,认为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主要表达在它的“公共性〞,并简要分析了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关系。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性;社会性上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兴旺国家兴起,英文为publicadministration,它是从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与政治学、法学、管理学中别离出来的一大新概念。简而言之,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即为公共管理。在文化、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解决困扰我们的社会公共问题。现代公共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优化治理结构,才能使各管理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决策质量和运行效率。一、公共管理“公共性〞的生成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确实立,不是概念演变或理论演绎的结果而是有效解决公共问题的现实需求迫使人们在不断改革的公共治理实践活动中凝结累积的思想成果。开掘历史脉络,我们发现,“公共〞最早更多地指向存在于古希腊政治社会的非个体性。到了中世纪,神权替代了人权,封建君主、教会成了公共领域的核心。直到17、18世纪,公共领域从私人领域局部挣脱,才有了学者们普遍认可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但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过分追求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严重威胁了公共性。随着封建社会开展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私有化,社会逐渐成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融合体,这时可以将“公共〞等同于“国家〞,也就是说,公共领域(公共性)只局限于公共权力机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在一些西方国家产生,开始坚持政治同行政相别离,研究如何提高行第2页共5页政效率,这奠定了行政管理的根本框架。20世纪上半叶,受决策理论、人际关系学影响,使人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在广泛吸收了社会、政治和运筹等方面的理论的甚而上得到极大提高。加之该时期国际经济的自由化趋势,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传统的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政府管理的创新及出路,这一切都对公共管理的改革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