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从百家讲坛讲马未都说收藏,听得我是如痴入迷,兴奋不已讲得如此精彩,不久听说出一套马未都说收藏书,立马就上网淘书,发现马未都的四本书就一百来块,作为中华书局的书来说,还是很难得的,于是毅然买下学习。提起马未都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他创办了中国首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但是不知大家知不知道,马先生早年是做编剧的,1991年红极一时的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是编剧之一。由此可见,除了收藏,马老师的文字功底也很了得。语言生动幽默,文化底蕴深厚,深深吸引了我。众所周知,在中国的科技开展史上,除了四大创造,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早在新时期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开展史的序幕。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经过近千年的开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有关瓷器类的书我也喜欢看,只是了解大概陶瓷的开展大概,不了解陶瓷制作的根本工艺,对于瓷器只是停留在喜爱的水平,从来也没有对陶瓷工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过真正深入的了解,而马未都在陶瓷篇中,讲了作者在年轻时曾碰见一件非常漂亮的雍正粉彩碗。当时就认定他是官窑,但底部没款,心里不踏实,但有个师傅说:虽然没有官窑的款识,但比官窑精美,行话气死官窑。于是买了此碗,后来每每在家再细细欣赏,才体会到粉彩色彩那细微的变化,真正了解粉彩的辨识能力。作者在买了这件器物后的感受是:有时不需要太过于注重名分。是啊,在学校评职称荣誉等等,其实对你一生不一定是最重要,掌握多少学问,反而对你一生是最重要的,对学生更重要。对一件美妙的瓷器来说,大清雍正年制无非是一个名分而已,有时不必太在意。书中还介绍了元代着名的青花瓷鬼谷子下山,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容许下山搭救被燕第2页共2页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的故事。这只大罐上的鬼谷下山图案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图案是鬼谷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车上下山。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图案栩栩如生,画工细腻,出自画家而非工匠之手,这使得瓷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前收藏者是一位荷兰人,其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