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金融控股平台【民营企业金融控股平台之路初步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2070141

大小:19.78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民营企业金融控股平台之路初步研究 2023 年金 控股 平台 民营企业 金融 初步 研究
金融控股平台【民营企业金融控股平台之路初步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3-2738(2023)2023-0156-02:从我国的情形来看,过去几年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遇到了挑战,培育新兴创新型科技企业、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成为未来几年经济开展的重要支撑点。温家宝总理和政府相关部门在多个场合强调要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希望能通过注入更具活力的创新力量为经济结构的调整、迅速走出经济衰退创造条件。尤其是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呼声越来越高,意味着政府和学术界都对我国金融体系垄断的弊病达成共识,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放宽金融准入、实现利率市场化会是未来金融改革的切入点,而混业经营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本研究报告在介绍金融控股历史及我国目前金融控股现状的前提下,分析民营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的路径。 关联词:金融控股平台;金融市场;风险提示 一、金融控股的历史与现状 (一)起源与概念。金融控股一词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混业大潮。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前,世界上大多国家都实行金融混业经营;后来这些国家开始出现分化,美国、英国等国开始实行分业制度,德国、瑞士等国那么始终实行混业制度。但是到了80年代,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也大多转向了混业经营。美国是纯粹的控股模式,即银行本身或与其有直接投资关系的子公司不得经营非银行金融业务,但银行控股公司的另设子公司,可以在限定范围内经营证券或保险业务。英国那么是混合控股模式,即允许银行在符合一定条件时成立子公司从事证券、保险等非银行业务。英美模式的特征都是多个法人、多张执照和多种业务,区别在于控股母公司是否进行经营性操作。而一直保持混业经营的德国金融形成了全能银行的模式,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各种金融业务而不受限制,包括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以及证券、保险等跨业业务,甚至是实业投资,其特征是一个法人、多张执照和多种业务。 (二)我国金融控股简介。对于我国而言,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实行金融混业经营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泡沫逐渐产生并伴随混乱的金融秩序而不断膨胀。自1993年起,我国金融体制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了强制变迁,由分业经营代替混业经营。但是随着我国参加wto、金融业的逐步对外开放、国外金融机构实现混业经营,使国内的金融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来源主要由四大类: 第一类银行业进军信托、租赁等打破了分业经营的局面。2023年开始,我国几大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实现对基金的参股、控股以后,从202223年开始加快了综合经营步伐,通过组建、筹建等方式,控股信托、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的突破分业经营界限。 第二种类型是保险业进军银行、信托,不断整合金融资源。保险业两大龙头企业平安保险和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在做好保险的同时大举进军银行业,于2023年收购深圳商业银行,202223年又收购了深圳开展银行,是保险公司第一家拿到全国性银行牌照的保险机构。 第三种类型是地方政府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各地政府根据手中掌握的金融资源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多种多样,以银行、投资机构为平台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最普遍的选择。上海着力打造的上海国际集团,就以金控平台作为开展目标,目前掌控了上海700多亿国有金融资产中的30%。 第四种类型是实业和金融融为一体的实业企业产融结合,又分为国有和民营两大类。国有企业有中海油、中粮、五矿、中化、中石油等,民营实业资本进入金融业那么经历过以泛海系、爱建系、东方系、德隆系、万向系、希望系、金信系、农凯系等八大金融家族为代表的第一波金融控股风潮。 二、金融市场分析 根据银监会202223年发布的金融机构编码标准,金融机构分为五个大类,二十四类金融机构,除传统的银行类、证券类和保险类外,在其他类里列出了小额贷款公司,将其纳入金融机构的范畴,而市场上广泛存在的消费金融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的类金融机构由于开展模式不成熟、规模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那么没有被涵盖进来。 事实上,以传统金融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行业不仅进入门槛高,而且已经进入一个竞争白热化的阶段,而目前包括小额债权、股权基金、金融效劳在内的新兴金融市场正在成为各方聚焦的目标。民营资本可利用这一形式在这些市场抢占先机,进而实现金融控股的设想。 (一)小额债权市场。由于公共保障体系的缺失、高负担的财税政策以及亚洲普遍的消费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相比也远远落后。202223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48.8%,比日本的75%、马来西亚的63%和韩国的70%分别低26.2个百分点、14.2个百分点和21.2个百分点。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消费金融将迎来巨大的开展机遇。 (二)股权市场。私募股权指的是主要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的一种集合投资形式。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在世界各国的法律中很少有明确的界定。在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有时也被称为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按照投资对象区分,私募股权通常可以分为并购基金(buyouts)、创投基金(venturecapital)、成长投资基金(growthcapital)、夹层投资基金(mezzanine)以及破产投资基金(distressedinvestment)。作为一种投资工具,私募股权基金能够在提高组合收益的同时适度降低总体风险。 (三)专业化金融效劳机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混业与专业的趋势并存,市场将分化为以混业经营主体为主的金融机构和提供专业化效劳为主的金融效劳机构两大类,前者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后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相关专业效劳,起到第三方润滑剂的作用。 三、民营企业金融控股平台建设及风险提示 (一)金融控股平台建设。民营企业进入金融领域,应该避开成熟金融机构正在剧烈竞争的传统金融市场,可以选择目前正在起步阶段或快速开展阶段的新兴金融市场,利用自身接近市场的优势,在小微债权、股权投资、金融效劳、经纪业务四类业务的根底上搭建一个小微金融平台,扮演小微企业助推器和个人客户金融效劳专家的角色。针对小微企业,从初创阶段的种子基金到成熟阶段的pe基金,期间可以财务参谋的角色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方案,并可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及融资租赁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而在个人金融领域,以美国社区银行为蓝本提供消费贷款、创业投资、理财参谋、保险经纪等全方位金融效劳,成为个人金融效劳专家。 (二)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由于目前政府一方面存在支持开展民间融资、盘活当地民营经济的意愿,另一方面又担忧由此滋生金融风险难以控制,因此在政策面上出现了前后摇摆的迹象,一方面积极推动出台相关实施细那么,积极吸收民间资本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一方面又强调合理安排主发起行与民间资本的投资入股比例。可见,民营资本短时间内不会成为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主体,而只是国有资本的一个有效补充。 2.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我国规定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4倍以上的利率为高利贷,因此央行利率水平的变化将会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盈利状况,尤其是近期我国利率可能会进入下行通道,加剧了利率风险。同时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的情况下,未来利率的市场化波动会进一步影响其经营状况。 3.法律风险:从各国引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的成功和失败的尝试来看,大规模放开民营银行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政府的金融监管已经形成相当的力量;二是市场对民营银行的监督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我国在这两方面都还比较欠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在快速应变能力、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水平较低,并且监管能力滞后、监管方式单一、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进行过不少尝试,但似乎永远绕不开“放开—风险暴露—收紧—进入地下操作〞的怪圈,关键就在于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导致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后难以标准,风险很大。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