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析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docx
下载文档

ID:2068226

大小:21.36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析 幼儿 合作 意识 培养
浅析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李 晗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开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局部。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金颁发以来的75年中,286位获奖者中2/3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而获奖的。他又以25年为一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人合作而获奖,第一个25年为41%,第二个25年上升为65%,第三个25年竟到达79%。这就有力地说明,科技越發展,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越要具有与人合作共处的良好品质。 一、幼儿同实行合作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幼儿园实行合作教学的必要性 合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庞丽娟教授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7—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69.6%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 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儿童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帮助和指导。如果给儿童一定的时机和责任。他们也能为同伴提供帮助和指导。因此,合作是幼儿未来开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二)幼儿园实行合作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交往的开展,幼儿得以逐渐认清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从幼儿的心理开展规律来看,处在幼儿期后期的孩子,在言语、情感、行动等方面都已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同时,幼儿期是智力开展与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而有效地完成各项指令。在幼儿园的交往过程中,幼儿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化、个性与品德的形成、情绪情感及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儿童心理开展与交往合作的关系较为密切,在幼儿园中实行合作教学、开展幼儿的交往合作技能是完全可行的。 二、幼儿园课程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要重视在各个领域中培养儿童合作的态度和能力。 (一)创设有利于合作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一是营造浓厚的合作气氛。环境能美化、装饰幼儿的生活空间。对幼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应有目的地营造合作的环境,使幼儿身处其中。如:可选择热闹的“音乐伴舞〞场面,小朋友们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唱歌跳舞,有的当小乐手,有的当小舞蹈演员,在有伴奏有歌曲有舞蹈的快乐气氛中,融入了他们相互合作的眼神与行为。 二是有目的的在活动区投放诱发幼儿合作意识的材料。在角色扮演区,尽量多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幼儿在以物代物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协商与合作。在投放材料时还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让完成任务的过程多出现一些问题,促使孩子们为了解决问题去协商、去合作。如:美工区的幼儿在制作汽车的过程中,教师成心提供大小、色彩不同的“车灯〞、“车轮〞,使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多一些协商与合作。 三是利用游戏规那么诱发幼儿的合作行为。规那么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的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设置标志头饰——爸爸、奶奶和娃娃,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还可以依据各活动区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图书区〞要求幼儿看什么拿什么,不抢书,不撕书,能与伙伴一同看书,并相互讲述交流与分享图书中的内容; “角色游戏区〞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言行,自己选择游戏伙伴。 (二)选择有利于提高幼儿合作能力适宜的方法 1、讨论法。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如:教师提出问题,“今天老师在图书区增添了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图书,如果有三个小朋友都想看同一本图书怎么办在美工区提供了一张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大画纸,你们商量一下怎么样才能画好这幅画等等〞。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根底上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协商分配角色。 2、引导法。在区域游戏时,幼儿有时会对活动失去兴趣或不知如何去合作。这时教师应有目的地施以教育,促使幼儿产生合作行为。如:在美工区中当幼儿面对一张大画纸不知如何下手时,教师应主动引导幼儿,确定绘画主题,帮助幼儿分工合作。 3、鼓励法。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注备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让幼儿相互欣赏,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即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响机制。如:“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等。还可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编成故事或创设情景,让幼儿来讲故事或进行情境表演。 三、在幼儿园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为幼儿树立典范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帮助分发材料、指导幼儿; 保育员清扫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扫地。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典范。 (二)通过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技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交往是幼儿的需要和权利,而且应该切实表达在幼儿的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教育活动应该为促进幼儿的合作交往创造条件。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分工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到达协调一致。另一方面,要对幼儿的合作交往行为进行积极的指导,培养幼儿正确的合作交往态度和行为。如:“你要跟他商量。〞“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 (三)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要我们留心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几乎随时可见“合作〞教育之题材所在。如:你帮我擦擦汗,我帮你换衣服,你看我的书,我玩你的玩具等。幼儿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是在不断地同人们的接触中成长的。他们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和如何与人合作相处,良好的合作品质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与成人或同伴的交往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四、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家长应首先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合作的重要情。 (一)言传身教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成人应首先做到处处为幼儿做典范。如:父母经常为小事争吵或当着孩子的面直接教唆孩子不准与某某游戏,不准将玩具拿到幼儿园与小朋友玩,只会使幼儿形成自私等不良品质。幼儿园应该把“帮助幼儿学会合作〞放在家教的首位,通过“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 (二)利用生动具体的活“教材〞培养合作意识 只要家长是教育的有心人,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活生生的“教材〞。如: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看见蚂蚁搬家,就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看蚂蚁搬家是十分有趣的,儿童常常会久久地蹲在那里观看。这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看蚂蚁怎样搬动较大食物。家长可以利用这些具体的、活生生的实例告诉孩子合作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三)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等良好品德 学会合作,首先要有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据幼儿园老师反映,不能与^合作的小朋友大多是家长过于溺爱、娇惯,使得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还有少数家长唯恐孩子“吃亏〞,对孩子说谁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在集体中处处逞强、霸道。因此,要培养孩子学会合作,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态度与方式,教育孩子要关心他人,友爱、宽容。 (四)引导孩子在与伙伴交往中学会合作 在交往中幼儿自身就会产生合作的需要,感觉到合作的愉快。如:爸爸给4岁的可可买了一种新型汽车玩具,邻居家的小哥哥得知后想和他一起玩,但可可始终抱着玩具车。无奈,小哥哥转身便要回家。这时,可可感受到如果不和小哥哥分享玩具,将失去小伙伴,于是用恳求的口吻说:“我给你还不行吗!〞两人一起玩起合作游戏。这时,有心的妈妈抓住这一教育时机问儿子:“和小哥哥一起玩快乐吗〞可可说:“快乐!〞妈妈进一步说:“有好东西应该和小朋友一起玩才对。〞家长要多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会合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