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与争鸣83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安大简《周南·螽斯》异文探析陶旭露【提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中存《诗经》内容计58篇,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先秦抄本,其中包含了大量异文材料。文章将安大简《螽斯》篇与《毛诗·螽斯》篇对比,分析其中的字、词、章句方面的异文。探索字词异文对重言词重新训释的价值,及章次异文的层次性。【关键词】安大简《螽斯》异文安大简是2015年由安徽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竹简内容涉及《诗经》、诸子著作、楚史、楚辞及其他一些作品。依据2019年刊布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黄德宽、徐在国,2019)一书,简本《诗经·周南》篇存十一章。本文选取《螽斯》一篇,将该篇简本与毛诗本内容进行比较。现列出两种文献中的篇章内容。安大简《螽斯》隶定文毛诗《螽斯》衆斯之羽,选选可。宜尔子孙,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衆斯之羽,可。宜尔子孙,执执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衆斯之羽,厷厷可。宜尔子孙,可。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两种文献内容对比,简本呈现的字、词、章句异文现象,对《螽斯》篇训释和旨意的进一步探析具有很大价值。一、从形音义看单字异文(一)异体字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2018)中定义异体字:“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异体字指读音相同,用法部分相同的字。狭义异体字指读音、意义完全相同的字。下文讨论的是用法部分相同的异体字。衆—螽简10:“”,隶定为“衆”,《毛诗》作:“螽”。《毛诗传笺》注《草螽》篇:“螽,之言众多也。”《艺文类聚》:“螽之为言衆。”认为螽的名称源于“衆”义。衆,甲骨文字形像三人在太阳下劳作。“三”在古汉语中有多之义。“衆”引申表示众多。且“衆”“螽”同属章母冬部。《说文》:“螽”,或体作“”,可知“衆”“”是省略意符的异体字关系。故而“衆”“螽”两字异体。(二)通假字通假字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一般来说通假字与本字之间没有意义联系,指义项层面两字没有联系。探析安大简六组重言词单字异文时,笔者发现有的通假字之间存在义素层面的联系,这为重言词的训释增添了佐证。如,“”和“绳”,义素上都有繁衍兴盛的意思。1.可—兮简10、11:“”。整理者隶定作“可”,《毛诗》作“兮”。战国竹简常将“兮”作“可”。如《郭店楚简·老子》:“淡可亓无味”,传世本《老子》作“兮”。《上博简八》的《桐赋》《有皇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