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新塘乡陈国华先进事迹材料.docx
下载文档

ID:1993556

大小:31.88KB

页数:2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新塘乡陈 国华 先进事迹材料
新塘乡陈国华先进事迹材料 ——记XX县区新塘乡党委委员、新塘乡公峨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华 陈国华,男,苗族,1980年4月生,贵州平塘人,本科文化,现任新塘乡党委委员、党政办负责人、新塘乡公峨村党支部书记,主抓新塘乡扶贫开发工作。202223年7月、202223年7月、2023年7月先后三次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新塘乡公峨村距乡政府驻地12公里,山多地少土地贫瘠。随着市场经济思潮的影响,全村75%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陈国华任公峨村支书以前,公峨村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开展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多新问题。陈国华意识到要抓好全村工作,首先要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足足两个星期,公峨村村委会办公室每天晚上都灯火通明,这是陈国华在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集体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一般性念文件做笔记的学习方式不同,陈国华组织的学习更多的是结合理论和文件精神讨论身边人、身边事,将身边人身边事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上进行透彻剖析;由浅入深、又深入浅出地把基层党组织的权利、使命和工作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让每一个党员和干部在心中筑起了道德和法纪两道防线,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为民效劳的意识。在开展“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活动期间,他深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与党员群众交心谈心,关心困难党员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困难党员群众生产生活难题。认真开展“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便民利民为民效劳平台,分析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在陈国华的带着下,公峨村党支部切实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202223年,公峨村党支部被县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2023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作为一名村支书,陈国华积极开展民生工作,践行支农惠农政策,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因为在他的心中时常装着这样一句话:群众事,无小事。结合开展创先争优和“四帮四促〞活动中,陈国华积极找关系向上级争取资金2.5万元维修该村水利沟渠1500余米,维修水池水窖30口,争取投入资金2万余元维修公峨村大河桥和翁岗桥栏杆,建有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带创基地1个,建有农村党员致富带头水产养殖基地2个,深受当地群众的好评。 202223年,公峨村共有60多户困难户农民符合低保,且大多只有年迈的老人在家。公峨村距乡政府驻地很远,山路崎岖,让这些老人步行几个小时的山路到乡政府办理相关手续真的让人于心不忍。想到这里,陈国华主动一家一户登门拜访,收集他们的相关材料,代理他们进行申请审批事宜。当低保证办好后,他又亲自送到每一户手中。残疾人陈祖会接过陈支书为他办好的低保证和新一代残疾证,流下了冲动的泪水,他说:“谢谢你,陈支书,谢谢你帮我解决了实际困难。〞 202223年,公峨村遭受百年难遇的旱灾,1200多名群众生活于水生炽热之中。最让农户们忧心的是秧苗问题。陈国华集思广益,带着群众通过使用水车运水浇灌的方式创办旱育秧育苗基地2023余亩,根本解决全村坝子水稻种植用苗问题。由于后期旱灾持续,粮食大面积减产,全村202223 年人均纯收入232023元,比上年增60元,人均占有粮仅190公斤,比上年减少200公斤,吃饭问题相当难。看着村民焦虑的眼神,陈国华内心无比难受,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是那么的沉甸甸。陈国华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研究对策。他们一方面积极联系在外务工的公峨人、熟人和朋友,通过他们介绍了45个工作岗位给当前在家的青壮年,让他们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陈国华积极向上级争取救济粮,全力解决留守人员的吃饭问题,共发放救济粮202300余公斤,全村社会稳定,无一例因灾病死、饿死、渴死事故发生。 领导说陈国华严于律己、顾全大局、谦虚谨慎;同事说陈国华与人为善、坦诚相待;而公峨村百姓的口中说得最多的是谢谢和支持。他们深知陈国华对于公峨百姓的爱,所以他们要说感谢;他们因为信任他而拥护他,所以现在每当村里有什么工作,百姓们都很支持陈国华。也许陈国华在做所有事情之前并没有想得太多,他所想的只是怎样做才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怎么做才能让老百姓满意。这就是最纯粹的党性,这就是最朴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思想,这难道不值得广阔的党员干部学习吗。我们希望涌现出更多的“陈国华〞们。有了更多的党建能手、爱民支书,我们的基层党组织一定能焕发出更多生机和活力,我们党的光芒一定能更加辉煌。 第二篇:新塘乡王国英先进事迹材料心系群众抗大旱,马帮驮水为灾民 ——记XX县区新塘乡水沟村苗族女党员王国英 王国英,女,苗族,1955年7月生,贵州平塘人,中共党员。她,一位56岁的苗家妇女,同时也是一位共产党员,在大旱之年建起她的马帮,为父老乡亲送去甘冽的清泉,让人们口不渴,心不慌,也让“共产党员〞这个名字深入人心。她和她的马帮的故事感动了媒体,感动了社会,感动了黔南州州长李月成,同时也让水沟村的苗族同胞们用上了白哗哗的自来水。她就是XX县区新塘乡水沟村苗族女党员,抗旱英雄王国英。 202223年秋至202223年秋,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袭卷了我国西南地区,位于XX省麻山地区的XX县区新塘乡水沟村也未能幸免。 水沟村共九个村民组1836人,苗族人口占95%,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水沟村因村头有一水沟而得名。虽说山高水高,但当大旱来临,水沟村的水源早已枯竭,水沟村已变得有沟而无水了。看着枯槁的水井和裂开的稻田,王国英心想:大灾面前,仅靠政府运水解决饮水问题,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必须发动群众自救。她一面带头修复水池水窖,便于积水;另一方面自告奋勇发动和带着全村党员和群众翻山越岭、淌沟过坎寻找水源。皇天不负有心人,王国英等人先后在距水沟村 四、五公里外的坑泥(苗语,地名)找到水源3处,这个消息让全村人顿时兴奋起来。此时的王国英却陷入了沉思:水源是找到了,怎样才能把水运到水沟村呢。光靠两只肩膀来挑吗,一次能挑多少水,一天能跑几趟,够不够人畜饮用。路途太远, 1村中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困难老人家庭和留守儿童怎么办。突然,王国英灵机一动,水沟村家家户户养有马,何不成立一个党员马帮义务驮水队。在解决自家用水的同时,义务帮助解决组上“鳏、寡、孤、独〞户的饮水困难问题。 “是共产党员的站出来。〞,王国英用苗语在村寨中大声喊到。很快,在王国英的带着下,村寨组织了二十来名党员群众,组成了“马帮驮水队〞。王国英自告奋勇当起了这个队长。从此,在通往“坑泥〞的羊肠小道上,每天都会响起清脆的驮铃声。“马帮驮水队〞成了乡间一道最美的风景。然而,山高路险,“马帮驮水队〞时常遇到险情。有一次,经过一个山崖时,一匹马就因路滑失去平衡翻下了几十米高的山坡。队员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到,反而更加坚决义务送水的决心。 村里有一位90岁的陈奶奶,儿子,儿媳和孙子都外出打工了,家中就剩她一人。每天王国英都把取回的第一桶水先给陈奶奶。陈奶奶冲动地抓住王国英的手说“你可真是活菩萨哟〞,王国英笑笑说“我不是菩萨,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面对从未遇到的大旱,有人害怕,有人恐慌,王国英却时刻面带微笑、充满自信,还不时唱起自编的苗族山歌鼓励大家。因为缺水,群众时常会为争水引发一些纠纷。王国英知道,小的隐患不及时消除,便可能会引发大的稳定问题。于是,她一边参与村两委深入农户家中及纠纷现场,对一些因用水问题引发的矛盾进行调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大家在困难面前要互谅互让,精诚团结,共渡难关。王国英细致的思想工作收到了 2较好的效果,村民们不再像以前为争水发生争执了。 干旱在持续,依靠政府送水和马帮驮水勉强解决了群众人畜饮水问题。然而,春耕生产育秧的时节已经到了,面对干裂的稻田,大家心急如焚。没有水灌溉稻田,育不了秧苗,就谈不上插秧,更谈不上秋收啊。这时,乡政府农业效劳中心的干部来到水沟村,向大家宣传旱育秧这种新的育秧技术,不像以前那样需要稻田里有水才能撒种,而是在泥土上直接撒种,这样需要的水就少得多了。因为以前从未尝试过,村民们谁都不愿意采用这种新方法,等待观望的居多。只有王国英二话不说就响应起了政府的号召,她一边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旱育秧,一边发动群众不能再坐等老天降雨,以免误了农时。看到王国英坚持的那股劲儿,大家纷纷下田掏厢、培土、撒种、拱膜,终于确保了全村育秧生产不被耽误。大家都说“我们相信王国英,她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就是典范的力量,在紧急关头,她的一举一动成了村民的行动指南。 王国英和她的马帮驮水队的事迹通过媒体记者深入一线的采访,在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媒体播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传到黔南州州长李月成的耳朵里。李州长率领相关部门的同志到水沟村观察实情,看到的情况比听到的还要困难得多,于是他联系相关部门下拔了150万元帮助水沟村修建自来水。一个月后,水沟村的苗族同胞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这就是典范的力量,她让水沟精神感动了媒体,感动了社会,同时也改变了水沟。这就是王国英,一位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时期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三篇:新塘乡王国岖先进事迹材料群众思想工作的排头兵 ——记XX县区新塘乡新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岖 王国岖,男,苗族,1976年12月7日出生,贵州平塘人,高中文化,199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98年参加村务工作至今,先后XX县区第十次、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新塘乡新营村村民组长、村文书、主任、支书,现任新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223年1月被XX县区委、县政府评为“党建工作先进个人〞,202223年7月和202223年7月分别被授予“XX县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223年2023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国庆60周年信访维稳先进个人〞。 35岁不到,13年的村务工作经历,王国岖算得上新营村资历最老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光资历最老,在新营村,他的威信也最高。现在,哪家出现家庭矛盾,哪里发生邻里纠纷,群众都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这位年轻的老支书。60多岁的老人龙国金说:“王支书的话在情在理,大家都听得进去。〞王国岖曾说道:“群众的信任就是我工作的动力,而群众对我的信任,来源于我对工作的投入,为群众办的一件件好事实事〞。 新塘乡是国家一类贫困乡,新营村虽然是乡政府驻地,但是根底设施落后、群众的经济能力较差,生活条件艰苦。王国岖绞尽脑汁思考新营村的开展。终于,202223年2023月,他建设性地提出将新营村牛角井群众的荒山流转给有实力的润峰公司开垦,让群众在土地流转中获得经济效益,同时在自家土地上务工增加收入。刚开始,一局部村民对种植茶叶的前景半信半疑,担忧土地流转后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土地流转问题上不是很配合。吃过晚饭,王国岖来到这些心存疑虑的村民家中,跟他们聊家常、谈思路。通过一个月的努力,村民们统一了思想认识,600亩土地流转很快完成。现在,新营村和周边村寨的20230多位农民来到牛角井茶场工作,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村民廖志伦原来在福建打工,每月2022元,现在他不愿出去打工了,他说:“在家门口的茶场上班,收入不低,又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我很满足了。〞他的话代表了许多村民的想法。听到这些,王国岖疲倦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紧接着他又多方奔波,在乡政府的支持下,为新营村争取到了摆仗新农村建设工程。如今,当你走进摆仗村民组,整洁的水泥路面和装修一新的房屋会让你眼前一亮,摆仗人民的生活从此旧貌换新颜。不仅如此,在王国岖的带着下,新营村建成了新塘乡苗族咕噜跳月场、篮球场等,为繁荣民族文化,为促进村民健身活动提供了根底设施保障。 202223年,新塘乡着力推进乡农贸市场建设,首先遇到的就是征地难题。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