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讲授应该突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哲学素养的化育〞,要在西方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视阈中讲解,要让学生真正弄懂“如此哲学理论何以可能〞,即要突出“哲学史阈〞解读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该着力构建一种双主体互动式探究型、引导型的教学方法。关键词:哲学;哲学史;双主体互动;教学艺术作者简介:赵宝军(1982-),男,汉族,陕西凤翔人,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教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2)-13-0075-01一、突出“哲学史阈〞解读的教学方法学习哲学与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不同。科学的历史是一个知识积累的历史,如果仅从应用的方面来说,我们只需要重点了解科学的最新成就而无需再一步一步地把科学的开展历史“实验般〞和“理性般〞的显现出来,但哲学却不能抛开它的历史而“独善其身〞,因为哲学是由问题和各种不同的解答方式所组成的,没有哪一个哲学理论或者学说能够代表整个哲学,即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能代表整个哲学,它也只是哲学开展链条上的一环,只不过这个“一环〞在继承以往哲学开展的根底上转换了哲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在这里,人们经常引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改变世界〞的哲学要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批判的武器〞。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它是由前人所走过的许许多多的道路所组成。当哲学家们面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时,他们各自都开辟出了独特的解决之路,每一条道路都具有不可超越的独特价值。诚如上言,我们认为,原理课程的讲授要在西方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视阈中讲解,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开展的逻辑脉络上讲解根本原理,让学生真正弄懂“如此哲学理论何以可能〞,即要突出“哲学史阈〞解读的教学方法,切忌仅就知识点谈论知识点。二、构建双主体互动式探究型、引导型教学方法如上所述,如果我们在原理的教学中从内容上要突出“哲学史阈〞解读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师就不能单独一人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要努力构建起一种双主体互动式探究型、引导型教学方法。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体性突出表达在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