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住建局诚信管理工作意见.docx
下载文档

ID:1946260

大小:17.13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住建局 诚信 管理工作 意见
住建局诚信管理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转发〈工程建设领域工程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通知中纪发(202316号)和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总体安排部署。现就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工程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按照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点要求。 一、工作目标 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工程建设领域工程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要到达以下目标:2023年底前。 一)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领域工程信息公开专栏,各市、州、县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托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程建设领域工程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当地政府网站。集中公开工程建设工程信息和信用信息。 二)实现企业、从业人员、工程工程、质量平安事故数据库之间的动态联动和数据库信息同步共享。进一步完善全省建设类企业和从业人员根底信息。 三)实现全省新开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工程的报建、招标投标、合同备案、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平安监督、竣工验收备案各主要环节的网上监管。进一步完善工程工程数据库。 四)制定完善建设类企业市场行为信用评价方法,建立健全守信鼓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实现对企业和从业人员动态监管和差异化监管。 二、职责与分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一)住房城乡建设厅成立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工程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催促指导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工程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意见和方案,组织工作检查、交流和总结。 二)各市、州、县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托门户网站和“省工程建设领域工程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建立“工程建设领域工程信息公开专栏〞并与当地政府网站链接。负责收集、整理、录入、审核、发布、上报工程工程信息和企业、从业人员信用信息。 指导各市、州、县做好相关工作。三)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处、站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做好信息的收集、认定和发布工作。 三、工作原那么 整合资源。各地要充分利用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程建设领域工程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门户网站,一)统筹规划。整合信息资源,集中公布信息,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把工程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与治理商业贿赂、推进政务公开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分级实施。各地要严格按照工程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的目标任务要求,二)统一标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三个结合〞工程信息公开与网上办事相结合、工程信息公开与行政审批相结合、工程信息公开与市场监管相结合)及时公开发布相关信息。 循序渐进。重点公布政府投资的重大城乡建设工程信息、建设类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三)突出重点。突出对不良行为信息的披露,逐步实现对工程建设各类信息的全覆盖。逐步为企业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有效实施联动监管。 确保准确。各地要制定工程信息和信用信息采集、审核、发布、更正和使用等相关管理规定,四)精心实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的采集、整理、发布和报送工作,确保信息有效、准确和及时。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落实责任。各地要加强工程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建立机构,制定方案,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将目标任务细化,做好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地要将本地区组织机构和具体实施部门的名单和联系方式上报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培训,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程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严格考核。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年底对各地开展工程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二)加强监督。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对各地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加大对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对工作缓慢的地区和部门,实施重点督查,促其整改落实。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不抓不管,以致造成工作落空,工作效果不明显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倡导诚信。各地要强化对工程建设市场责任主体信用情况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三)大力宣传。对严重失信的市场主体及时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并向社会公开曝光。要加强宣传教育,倡导老实守信,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提高全社会的自觉守信意识。 第4页 共4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