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安全管理》之危险点作业重点推行控制管理法杜绝重大事故发生.docx
下载文档

ID:1885076

大小:13.64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安全管理 2023 危险 作业 重点 推行 控制 管理 杜绝 重大事故 发生
危险(点、作业)重点推行控制管理法 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危险点是指各种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并能使工作人员造成死亡或重伤,设备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的生产现场。危险作业是指容易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的作业。主要是指各种临时性作业、非生产性作业以及劳动条件恶劣的作业。危险点控制管理是从空间位置上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危险作业控制是从时间序列上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杜绝重大事故发生的有效监控手段。 (一)危险点确实定和分级 1.危险点确实定 危险点应该在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调查的根底上,采用危险性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方法,或根据实践经验把二者结合起来加以确定。 进行现场调查时应该对作业内容、方法、危险因素、危险程度、曾经发生过的事故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在确定危险点时应广泛听取有实践经验的职工、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领导和其他人员的意见。不管用什么方法确定危险点,都应注意从实际出发,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2.危险点的分级 根据危险点可能造成伤害事故和损失的严重程度,一般可将其危险性分为三级 一级危险点:可能造成多人死亡,设备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的生产场所。 二级危险点:可能造成死亡或多人重伤,导致设备造成较大损失的生产场所。 三级危险点:可能造成重伤,导致设备造成损失的生产现场。 在具体确定危险点时,应遵循相对独立的和同类的原那么。如在一个场所内相同的设备不管几台都可以划为一个危险点,但在一个场所内不同的设备不能划为一类,必须分开划分但也不能把每台设备都划为一个危险点,必须归类。 (二)危险点监控管理的要点 危险点控制管理是综合应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危险点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加以控制管理,发现、识别、预防、消除危险点的潜在危险因素,防止发生重大事故,保证生产、科研的顺利进行。其管理要点如下: 1.突出重点 由于危险点是潜在事故发生频率高、事故后果严重的生产现场,因此,只要消除控制了危险点的危险因素,就能防止发生人身、设备的重大事故,这就抓住了平安工作的主攻方向,解决了事故预防的主要矛盾,从而使平安生产有了根本保证。 由于突出了平安工作的重点,就可以把单位的人、财、物力集中起来,解决危及平安的关键要害问题,从而有利于加强技术装备的根底建设,提高本质平安水平。 2.全面系统 危险点控制管理是把整修危险点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含的人员、设备、环境、信息、机构、章法等都是分系统、子系统,它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设备管理、环境整治、信息反响、隐患整改、考评奖惩等各个方面全面统筹,综合治理,使之协调配合,取得危险点的整体平安效应。对整体平安目标的追求,势必导致对各方面管理要素提出高的要求,从而有助于实现平安管理的标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推进单位平安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预防为主 危险点控制管理要求以系统平安分析和危险性评价作为根本手段,对危险点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价,通过科学检查、信息反响、隐患整改等措施,提前预防,把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阶段,从而大大提高了平安管理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它把传统的平安管理经验与现代的平安科学理论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推进平安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危险点的控制管理 危险点的控制管理的措施和内容可归纳为:健全制度、明确责任、教育培训、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信息反响、隐患整改、根底建设、考评奖惩。现分述如下: 1.建立健全危险点的规章制度 危险点确定后,应该在对危险点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根底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有:岗位平安责任制、危险点重点控制实施细那么、平安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响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惩制度等。 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应根据各危险点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的负责人,并明确其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危险点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一级危险点,公司总经理半年一查,分厂厂长月查,车间主任周查,工段、班组长日查;对二级危险点,分厂厂长季查,车间主任月查,工段长周查,班组长日查;三级危险点,车间记任和工段长月查,班组长周查。 各级检查都要对照检查表逐条逐项、按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如发现隐患那么应按信息反响制度及时反响,使其及时得到消除。凡未按要求履行检查职责而导致事故者,要依法追究其责任。规定各级领导人参加定期检查,增强他们的平安责任感,表达管生产必须管平安的原那么,也有助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及时发现和解决。平安管理人员要对各级人员实行检查的情况定期检查、监督并严格进行考核,以实现封闭管理。 3.教育培训各级领导和作业人员 危险点控制的各项措施能否得到贯彻执行,执行质量的上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和作业人员的平安意识和对危险点控制和认识程度及有关的平安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对涉及危险点控制的有关领导和人员进行专门的平安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点控制管理的意义、本单位(岗位)的主要危险类型、产生危险的主要原因、控制事故发生的主要方法及日常的平安操作要求、应急措施和各种具体的管理要求。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提高实行危险点控制管理的自觉性,掌握进行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对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应严格执行,合格后才能发证上岗,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由于危险点多为重要岗位,有的操作管理技术比较复杂,对作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应该逐步创造条件进行选拔调整,让那些认真负责、技术高、有能力的人来从事危险点的作业。 4.加强危险点的日常管理 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执行有关危险点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搞好平安值班、交接班,按平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平安检查表进行日常平安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平安部门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5.抓好信息反响,及时整改隐患 要建立健全危险点信息反响系统,制定信息反响制度并严格执行。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照规定分级实行信息反响和整改,做好记录。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向平安管理部门和行政一把手汇报。信息反响和整改的责任应落实到人。对信息反响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平安管理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平安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不断改进危险点的控制管理工作。 6.搞好危险点控制管理的根底建设工作 搞好危险点控制管理的根底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危险点的平安档案和完善平安标志牌。危险点平安档案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清理。并在显著位置悬挂平安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说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 7.搞好危险点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 应对危险点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订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分出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比,给以奖惩,并与班级建设和评先结合起来。逐年提高要求,使危险点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一)危险作业的性质和特点 1.作业时间、地点不固定。 2.临时组织人员,往往彼此不够熟悉,难以做到默契配合。 3.作业程序不固定,作业人员对其不熟悉,甚至是完全生疏的。 4.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固定,甚至不适合,缺乏平安保障。 5.一般都较复杂、困难、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 危险作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比之固定地点的重复性作业有更多的潜在危险。如不认真处理,往往容易发生事故,事故的后果多数比较严重。 (二)危险作业范围的划分和危险等级的评定 为了对危险作业实行平安控制,应该划分确定危险作业的范围,并对危险等级作出评定。 各单位应根据危险作业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划分范围,确定出本单位常见的危险作业类型。 由于危险作业的时间、地点、条件、规模等变化差异很大,要想预先规定所有的危险作业的危险等级是困难的。但应该就本单位进行较多、规模、条件等相对较为固定的危险作业,作出危险性评价。 危险等级可分为四级:一级:致命的,可造成人员死亡、系统破坏的情况;二级:严重的,可造成人员严重伤害或主系统破坏的情况;三级:危险的,可造成人员轻伤或次要系统破坏的情况;四级:轻微危险或无危险。 (三)危险作业的控制管理 就某一项危险作业而言,其控制管理的程序一般可以是:提出申请,下达指令,审批前的准备,作业审批,下达任务,作业前的准备,作业前的检查,进行作业,作业中的监督检查,作业总结和建档。 1.提出申请 需要进行危险作业的部门应首先提出申请,说明要求作业的理由、作业时间、地点、规模和作业内容。申请一般应逐级进行,即班组向车间,车间向厂提出申请。但由企业方案进行的危险作业如大修,那么不存在此程序。 2.下达指令 接受申请的各级领导,应会同各级平安部门,加以研究,同意申请后即下达指令,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临时性组织或确定人员,并明确作业负责人、平安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作业人员。 3.审批前的准备 作业准备人员根据指令开始审批前的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 (1)调查研究。包括对作业现场和周围的环境、状况、气候条件、道路、交通、设备工具等的调查了解和对类似作业曾经发生过的事故的调查分析。 (2)危险性分析。可根据情况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或事件树、事故树等方法,并结合实际经验进行分析。 (3)危险性评价。对于常规的危险性作业按照已划分的等级进行确定,对于不常做、缺乏经验的作业应执行此程序,以确定其危险性等级,并据此确定对它进行审批和控制的级别。 (4)制订事故防止对策。包括制定作业标准,确定平安要点,对设备、工具、作业环境条件的准备和要求,异常情况的事故防止对策,是否派人监护,以及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的其它要求等。 (5)确定作业时间和对作业人员的要求(人数、工种、技术水平等)。将上述各项写成书面报告,上报。 4.作业审批 根据作业的危险等级确定由哪一级进行审批,审批应主要由平安部门进行。 5.下达任务 作业审批合格后,转交有关行政部门下达任务。明确作业时间,参加作业人员,作业分工以及指定作业负责人。 6.作业前的准备 由作业负责人和作业人员在上级领导和平安部门指导下进行。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作业前的平安本卷须知和工作内容交代,作业现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