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叛逆,吴以强的报纸媒介创作]媒介融合名词解释长久以来,写作和编辑是我的主要工作,这使得我对媒体、媒介,及其以之作为材料、主题、动机和观念的艺术创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诸如毕加索、达达派、约瑟夫-科索斯、格哈德-里希特,中国的徐冰、王度、王友身、张大力,在这方面均有不俗的见识与成绩。正是如此,吴以强以报纸作为材料,以新闻作为创作起点的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一名“老资格〞的“青年〞艺术家,从充满生命意识的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油画创作开始,吴以强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90年代末,他开始舍弃这种具有鲜明西南风格的绘画方式,同时,因为工作的原因,吴以强偶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创作途径――“1998年在单位坐班,茶水、报纸成了工作之余的消遣,为打发冗长无趣的时间,我开始信手涂画一张张报纸。〞这个坐班的教职及其后在杂志社的工作经验让“报纸〞成为吴以强创作的根本材料。现代意义上的“报纸〞是一种以社会公众为阅读群体,主要刊载新闻、资讯、时事评论、商业广告的媒体,其根本职能是信息的传播和交换。所谓信息的传播,是指以报纸为信息载体和传播途径,将特定信息传达给报纸的读者;所谓信息的交换,是指将报纸作为一个辩论平台,辑和各种相同、类似、不同和争锋相对的看法。早期报纸是资产阶级追求民主和言论自由理想的重要手段,反过来,资产阶级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实现又推动了整个报业的开展壮大。因此,尽管“新闻〞随处可见:通知便条、坊间传闻、沙龙聚会、网络……其间不乏以讹传讹者,但报纸上的新闻却总是以“客观〞、“真实〞的姿态出现。然而,这个常识确如我们深信的那样吗事实是,取决于报纸所属的效劳对象、办报主体、政治权利、经济利益、竞争环境,不同的报纸依然有不同的倾向。譬如,毛泽东认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因此,新闻需要被筛选、编辑、处理,以特定的叙事方式讲述,然后,以“客观〞的姿态刊登、传播和被群众接受。吴以强以报纸为母题的创作,是从篡改新闻开始的。坐班时无聊地翻阅各种报纸并在其上信笔涂鸦,这是一种常见且有趣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但对于当时的吴以强而言,这种做法的意义恐怕也仅限于此,而并没有更多地去考虑新闻的具体内容、改造新闻图片人物的方式、篡改新闻可能导致的信息颠倒的结果。然而,这种长期“消遣〞的结果却让他开始有意地收集各种报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