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吕不韦列传读后感史太公在吕不韦列传中塑造了一个善于经营之道、善于投机政治的大商人吕不韦以及一些和吕不韦息息相关的人物,如资质平平、毫无主见的子楚,淫荡不堪的赵姬,通过情人立足政治高位的嫪毐,寡薄亲情的秦始皇。很多人认为在这篇传记中没有一人是史太公同情的,我认为值得争议。初识子楚时,子楚在赵国做质子,“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这样一个落魄王子,吕不韦却慧眼识珠,称“奇货可居〞。说明他具有超乎常人的投资眼光,而且他这种投资还是跨领域的,从经济到政治,可不是简单的贩贱卖贵原理,就能坐等收益。可见一个传奇人物必要的特征在于气魄和果敢。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种气魄果敢是源于吕不韦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他弃商从官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整个秦国。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上层阶级统治是不阻碍商业的开展的,后来统治者“重农抑商〞也是因为商业势力过于强大威胁政治,所以经商的前途不一定比从官更窄小,经商获取的利益也未必就比从官少。探索吕不韦投资政治前途的原因,不如归结于他的鸿鹄之志,只不过他这种雄心大志是对于政治权利的强烈渴望。再看吕不韦游说子楚和信阳夫人的姐姐。子楚本对吕不韦一番“吾能大子之门〞的妄言深感不屑,但吕不韦却没有立刻倾吐他的计策策略,而是胸有成足地回应“大君之门,乃大吾门〞,即使是平庸的子楚也知道了吕不韦要同他共谋什么样的大事。在与信阳夫人姐姐的沟通中,又提纲挈领的指出立子楚为适嗣对楚系家族的益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成功地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大力支持。这样一个凭商起家的富贾,能对政治形势有如此透彻的解读也是很难得的。而此传中最引人瞩目的一局部就是吕不韦知赵姬有身,而割爱献姬给子楚。至于秦始皇的亲生父亲是不是吕不韦我们先暂且不议,单单着眼于这个事件本身,夺妻夺子在古代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更别提是吕不韦“绝爱〞的赵姬。但是古今成大事者,往往为成一事,果断舍弃自身喜欢的东西〔古代女性本来就是男性的商品〕。至于后来,吕不韦做国相因为生怕他和赵姬私通的丑闻暴露而影响他的政治地位,而向赵姬进献大阴人嫪毐来代替自己,恐怕也是由于他那颗无情而贪慕私利的心作祟吧。更别提吕不韦集三千门客编吕氏春秋一书,悬千金于市门之上,曰一字千金,做学问如此张扬不羁,不过只是急于媲美战国四君子的德誉名声,满足他作为千古伟人的虚荣心罢了。第二篇:吕不韦吕不韦管仲谋人家国、贪天之功为已有;肝胆相照、喜遇明...